春天的六个节气
立春
在日历中,从冬季至日开始的第45天或第46天通常被认为是春天的开始,这是一年中的第一个节气。自秦朝以来,立春一直是中国春天的开始。
在气候学上,立春通常定义为日平均气温每五天稳定在10度以上的那一天。所以从气候学角度来说,只有华南在2月下旬才真正入春。
立春后,气温、日照和降雨量往往处于一年的转折点,趋于上升或增加,人们会觉得白天越来越长,太阳越来越暖和。但是立春只是说天气变暖了,并不是说已经暖和了。
此时气候变化较大,忽冷忽暖,不同地区气候差异较大;华北的春天阳光明媚,西北的沙尘暴满天飞,四川的云开不了,江南的春雨常滴,高原的雪迎春,华南的风雨送春回家...
雨水
阳历二月的降雨量在19左右。此时不仅预示着降雨的开始,也预示着降雨量开始增加。正如杜甫诗中所言:“好雨知时节,当春来。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下雨是寒潮比较多的季节。此时,来自海洋的暖湿气流逐渐向北推进,而冷空气也不甘示弱,频频与暖空气竞争,但趋势始终是从冬末的寒冷到初春的温暖。
此时,黄河中下游即华北地区的平均气温已升至0度以上;而西北和东北地区,在多雨节气期间,仍未脱离冬季的范畴,仍以寒冷为主,降雪较多。
在西南和江南,雨季的时候,除了云南南部一片春色外,大部分地方还是一片初春的景象;但在华南,已经是春意盎然,百花盛开。
惊蛰
刺是一个反映物候的季节,在阳历的三月上半月。此时春光明媚,沁人心脾,初九至初九天气逐渐转暖,但由于冷暖空气交替,天气不稳定,气温波动较大。
历书中记载:“斗指蛰,雷动,蛰虫皆抖出,故名。”吓人的季节,长江流域大部分地区已经逐渐出现春雷。冬眠的动物和休眠土壤中的各种昆虫在春天感到温暖,开始复苏,外出活动。
春分
惊蛰后的第十五天是春分。“离别是一半,是春天九十天的一半。”意思是半个春天。其实春分也有“昼夜平分”的意思,正如谚语所说:“春分秋分昼夜平分”。
春分那天,太阳直射赤道,整个地球的昼夜时间相等。对于北半球来说,从那以后,阳光的直射点北移,白天的时间比夜间的时间长。
春分时节,我国南方地区百花盛开,柳枝葱茏,而西北、华北北部、东北大部分地区仍处于冬去春来的过渡阶段,晴天多风,天气冷暖。
清明节
清明的意思是干净明亮,在阳历的四月初。《二十四节气》说:“此时万物清净明。”《景帝年胜》说:“万物生长之时,清净清净,故称清明。”
清明时节,春意正浓,却是冷暖空气冲突激烈的时候。海洋上空的暖湿空气越来越强,经常与来自南方的冷空气相遇,形成忽冷忽热、忽晴忽雨的阴雨天气。
“清明时节雨纷纷”是唐代诗人杜牧对江南春雨的真实写照。不过,雨过天晴后,气温总的趋势是上升的。
谷雨
谷雨,公历4月20日左右。在谷雨季节,我国南方雨水充沛,第一场暴雨通常出现在这个时期,但西北高原山区仍处于旱季。
谷雨季节,我国大部分地区气温上升较快,南方已是晚春。除了华南北部和西部的部分地区,气温都达到了20到22度,让人感觉很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