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春节,有哪些习俗?
春节在不同的时代有不同的名称。先秦时期称为“元日”、“庚年”、“仙年”。在汉代,它也被称为“三朝”、“岁丹”、“郑丹”、“正日”。魏晋南北朝时期,称为陈元、元日、元首、隋朝。在唐、宋、元、明时期,称为“元旦”、“元”、“元旦”、“新元”。在清朝,它一直被称为“元旦”或“元日”。1912孙中山在南京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时,宣布改通用公历,并决定以公元1912年1年1月1日为民国元年1月1日,称为元旦,而非元旦。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夕,1949年9月27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决定,中华人民共和国采用国际日历年。为了区分阳历和阴历两个“年”,又因为一年中有24个节气的“立春”正好在阴历年前后,所以阳历中的1月1日称为“大年初一”,俗称太阳年;农历正月初一正式改名为“春节”,俗称农历年。
春节是中国的一个古老节日。它也是一年中最重要的节日。如何庆祝这个节日,在几千年的历史发展中形成了相对固定的风俗习惯。
除夕前有扫尘的习俗。“腊月二十四,我撒了汤圆,扫了屋子。”据《吕氏春秋》记载,尧舜时代,中国就有春节扫尘的习俗。按照民间的说法,“尘”和“陈”谐音。春节扫尘有“除陈不新”之意,其本意是扫除一切不吉利和厄运。这个习俗寄托了人们破旧立新的愿望和辞旧迎新的祈祷。每当春节来临,家家户户都要打扫环境,清洗各种电器,拆洗被褥窗帘,扫六码,掸蜘蛛网,疏通明渠涵洞。到处洋溢着搞卫生、干干净净迎接春节的欢乐气氛。
扫完灰尘后,人们开始在家里贴上繁荣的春联。无论在城市还是农村,家家户户都要挑选一副红色的春联贴在门上,给节日增添喜庆的气氛。这种习俗起源于宋代,流行于明代。到了清代,春联的思想性和艺术性都有了很大的提高。
在中国北方,除了贴对联,还有贴窗花和倒贴“福”字的习俗。人们在窗户上贴上各种剪纸图案——窗花。
在贴春联的同时,有些人还要在门上、墙上和门楣上贴上大大小小的“福”字。春节贴“福”字是中国由来已久的民俗。“福”字寓意吉祥如意,寄托了人们对幸福生活的向往和对美好未来的祝愿。才能充分体现这种向往和渴望。有的人干脆把“福”字倒着贴,“福”字谐音,意为“福到了”、“福到了”也有人把“福”字精心制作成各种图案,如长寿、寿桃、鲤鱼跃龙门、五谷丰登、龙凤呈祥等等。
春节习俗中还有贴门神和年画。古代所指的“桃符”就是门神。据马健《续之始》记载,“守者”是画在红木板上的“申屠与雷宇”的形象。据《风俗通》记载,“雷宇和申屠是昆弟两个能装鬼的兄弟”。到了唐代,门神发生了新的变化。唐太宗生病了,晚上听到鬼叫,非常害怕。天亮后告诉他的大臣,开国将军秦和站在门口,全副武装,手持刀剑和锤子。那一夜,唐太宗再也没有梦见过鬼。由于唐太宗希望长治久安,不希望两位将军经常站立,就命画师画出他们的肖像,挂在宫门处,称为门神。后来,人们模仿这种做法,在春节期间在门上贴门神以避邪。
年画有着悠久的历史。中国最早的年画是“门神”,这是传说中的人物申屠和雷宇。其他人在寺庙的门口画古代战士成庆的雕像,或者在门口画一只老虎。在唐代,秦琼、尉迟恭和钟馗被画成门神。宋代以后,出现了以王昭君和赵等女性为主题的年画。明末清初,出现了天津杨柳青、苏州桃花坞、山东潍坊三个著名的民间木版年画。
中国的年画形式多样,题材广泛,风俗各异。形式有中条、屏条、窗顶、厨画、条幅等几十种。题材有山水花鸟、戏曲人物、民俗等。就艺术风格而言,天津杨柳青年画以精致典雅著称。山东潍坊、苏州桃花坞年画浓烈古朴。北京和西北地区的年画以粗犷豪放著称。此外,漳州年画、佛山年画、四川绵竹年画、上海日历年画等都独具特色,各有千秋。四川绵竹年画至今仍以老门神印刷为主。
把家打扮好了,就有过年的气氛了。除夕夜最重要的年度习俗活动之一就是守年夜饭,它有着悠久的历史。最早的记载见于晋人周朝的地方习俗:除夕之夜,各方互赠礼物,称为“喂老”;酒食相邀,说“不要老”;老少聚饮,愿一曲全,谓之“分龄”;大家彻夜不眠等待天亮,这叫“守龄”。
除夕夜,全家人聚在一起,吃年夜饭,点蜡烛或油灯。围坐在火炉旁,聊天,等待辞旧迎新的时刻,彻夜守夜,象征着赶走一切恶疾,期待新的一年好运。直到今天,人们都习惯守着年夜饭,迎接新年。在古代,守岁有两层含义:老人守岁即“辞旧”,表示珍惜时间;年轻人守老是为了延长父母的寿命。近年来,随着科技的发展和电视的普及,城乡人民在除夕夜与家人一起观看央视春晚已经成为一种新的民俗,这也是和谐中国的具体体现。
守旧年,就是告别旧年,迎接新年。过年的时候,中国有句话叫“放鞭炮”。也就是家家户户开门第一件事就是放鞭炮,用爆竹声辞旧迎新。鞭炮是中国的特产,又称“鞭炮”、“鞭炮”、“鞭炮”。它的起源很早,已经有两千多年的历史了。燃放鞭炮可以营造喜庆热闹的气氛,是节日里的一种娱乐,可以给人们带来幸福和好运。这是新年的第一天放哨。新年的第一天,人们早早出门,穿上最漂亮的衣服,穿戴整齐,走亲访友,互祝好运。拜年的方式多种多样,有的是户主带领几个人挨家挨户拜年,有的是同事邀请几个人拜年,还有的人聚在一起互相祝贺,这就是所谓的“团拜”。因为在家里拜年费时费力,后来一些精英和学者就用名帖互相祝贺,这就发展成了后来的“贺年卡”。
春节拜年时,晚辈要先给长辈拜年,祝他们健康长寿。长辈可以把事先准备好的压岁钱分发给晚辈。都说压岁钱可以镇邪,因为“老”和“特”谐音,晚辈拿到压岁钱就可以平安度过第一年。压岁钱有两种:一种是把彩色的绳子穿成龙的形状,放在床脚,这在《燕京岁记》中有记载;另一种是最常见的,就是父母把分发给孩子的钱用红纸包起来。压岁钱可以在晚辈拜年后当众给,也可以在除夕夜孩子熟睡时,由父母悄悄放在孩子的枕头下。长辈给晚辈发压岁钱还是很流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