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春节习俗
陕西人把春节叫做“过年”,流传着一个关于过年的故事。据说在古代,有一种凶猛的野兽叫“年”,每当春节来临的时候。会出来吃人,搞得人心惶惶。在与“年”的对抗中,人们发现“年”特别害怕噪音和火光,于是人们想到了一个办法,就是一旦“年”出现,人们就点起一堆火,把竹节放在火里。凶兽看到熊熊大火,听到爆竹声,逃得无影无踪。于是逐渐演变成了过年团圆。贴对联、放鞭炮、过年、吃年夜饭等风俗习惯。
在陕西农村,腊月二十三被称为“过年”。农村有些地方称之为“祭灶”,即祭祀主宰吉凶的“灶神”,祈求新的一年衣食无忧。春节过后,人们会为春节做准备。普通农民杀猪宰羊,做豆腐,买蔬菜等过年需要的食材。当人们在腊月二十七到二十九之间吃关中小笼包时。家家户户都要蒸几笼包子,就是吃到正月十五以后,所以有“正月十五前不擀面”的民俗。妇女要上街给老人和孩子买些新衣服、鞋子等物品,老人们要买些过年需要的礼仪用品,比如年画、明币、红字、白麻纸等。
除夕前两天,陕西无论是关中、陕北、陕南,还是城乡,都要“扫街”,城里人叫大扫除。房子的前后,窑子,甚至墙角都要打扫干净。把门窗洗一遍贴白纸,贴大红色窗花。除夕夜的早上,家家户户都要贴门神和对联,在屋里挂年画。
从正月初一到正月初十,安康人还有根据天气预测五谷牲畜兴旺的习俗。根据传说,天气每天都被预言。即第一天观察鸡,第二天观察狗,第三天观察羊,第四天观察猪,第五天观察牛,第六天观察马,第七天观察人,第八天观察庄稼,第九天观察果树,第十天观察田里的蔬菜。俗称“春节初十晴,丰年喜祥和,春节初十阴,米贵如金”。
七大奇俗:
1,不在家过年。
嫁出去的女儿泼出去的水已经在婆家了,当然要在婆家过年,除非离婚。
在父母家过年是极其不吉利的,会给孩子的叔叔带来不幸。
2.晚上坐着。
除夕夜,一个大家族的男人会在晚上八点以后去一个有寿星的家庭。每个人都会端上一道自己家的菜,有多少人就有多少菜。这些男人会开始大吃大喝,说一年的变化和得失。这一幕会持续到午夜之后,至少是十二点以后,全程没有女性参与。
3.不同性别的新年祝福。
初一早上,大家族的男人们组成一个队伍,到家里的每一个小家庭去拜年,在院子里磕头跪拜。中午12,大家族的女人们组成了一个队伍,去家里的每一个小家庭拜年,在院子里磕头。
4.我第一天不工作。
第一年的第一天,家人越无忧无虑越好。如果他们很努力,就预示着今年大家都会特别累。所以大年初一,要轻松度过,吃的菜也是前几天准备的。
5、贫穷的第五天。
初五,一大早就会放鞭炮,把家里的穷都打出去。拍摄要早要晚,别人的穷就去自己家。另外,在这一天,你不能在别人家乱逛,免得把自己的贫穷带给别人。
6,八分之七。
老年人注意根据旧的历书出行。正月初七只能待在自己家里,不适合出远门,不吉利,不安全。初八不能从外地回老家。
7、不要烘烤或焚烧。
第一个月,注意吃包子,不要吃馒头,这意味着生活不会富裕。不能烤,不能烧,因为都用火,又干又火,家人容易上火。
8、不要梳头,不要动刀,不要动针。
正月里,一大早不梳头不动刀是不吉利的。直到中午十二点以后你才能做这些事情。不动针主要是指女人不做针线活,尤其是晚上。如果他们动了针,他们的孩子就容易得怪病。
随着时代的变迁,文明的思维,信息的交流,很多习俗都在逐渐淡化,但在老一辈人心中,还是很讲究的。在这些精致的东西里,有着人们对新年的美好期待和憧憬,有着对旧传统的眷恋和怀念,代代相传。在这个开放自由的新时代,谁愿意遵守谁就遵守,不愿意也无伤大雅。新年快乐就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