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个民族的建水比较多?它属于哪个部门?图腾图案是什么?
县里的彝族人自称“尼苏”“普拉”。由于与汉族长期共存,县城北部的彝族丢失了民族服饰,说汉语,南部的彝族说彝语,保留了民族服饰。彝文被称为“Xi文”或“罗文”、“毕摩文”。县城现存彝文不多,主要涉及天文、地理、历史、医药和民间故事。彝族属于汉藏语系苏藏语系的彝族支系。
彝族人有吃“干生”(剁碎的鲜肉拌猪血、蒜、辣椒、盐)的习惯。这个人穿着一件双领双排扣的衣服,他的前襟盖着密密麻麻的布纽图案。未婚女子将长发编成单辫,用三段红头绳缠在头上,前面用黑纱布手帕包好,后面露出三股红头绳,故又称“三红”。结了婚的女人只在编发上戴两股红绳。
彝族村寨大多位于阳坡或平坦的山顶,房屋都是小茅屋。少数人仍然住在冬暖夏凉的茅草屋里。房子里有一个火坑,用来取暖和做饭。
彝族的信仰主要有图腾崇拜、自然崇拜、鬼神崇拜和祖先崇拜。村里的古树几乎都被定为“龙树”,视为不可侵犯的“圣物”。有正月“龙舟节”、正月初一祭祀“火神”等活动。
彝族的传统节日除了和汉族一样庆祝春节之外,主要有龙舟节、火把节和打灯笼的习俗。
彝族花灯和烟盒舞、花灯是云南汉族地区特有的属种。建水花灯是云南花灯的一个分支。建水花灯音乐与其他地方不同,因为它融入了当地彝族民间歌舞。在彝族聚居的坝区白云村和杨洁街,吸收了彝族民歌的曲调,如“沙溢调”、“海菜调”、“杂县调”;在山区的塔瓦村,吸收了“祖珠调”、“四平调”、“河边调”,发展成为典型的彝族花灯,这是彝族和汉族长期文化交流的结果。由于汉族花灯进入建水后为当地彝族所接受,彝族花灯艺人在演唱中将彝族歌曲融入花灯中,形成了与汉族花灯不同的特点:如彝族人唱,汉族人唱;中文歌词和彝语歌词混在一起;汉语歌词用彝语虚词装饰;乐队的构成吸收了彝族的四弦、树叶等乐器。
“烟盒舞”是建水、石屏一带彝族人民喜闻乐见的传统民间舞蹈。跳舞的时候,领队弹着尤克里里,边弹边跳。其余的青年男女弹出烟盒,排成一排,围成一个圈,随着尤克里里的声音起舞。舞蹈演员双手拿着烟盒,用肩膀和手臂来回摆动,具有内在的韵律。她在舞曲的每一小节上拍打烟盒,活动一下手脚。在舞蹈中,四根弦起着引子和伴奏的作用。在强拍上打双音符,增强了舞蹈的气氛,在弱拍上加入装饰性的音符,使舞蹈跳得更加欢快。烟盒舞曲音色优美,节拍清晰,节奏欢快,音程流动有规律,给人以轻盈之感。
农历3月3日,6月6日和9月9日是彝族和汉族妇女举行庙会的吉祥日子。会议一开,两个民族的中老年妇女就提着香囊、响杆、小皮鼓,从村子里聚集到寺庙里拜山。朝圣结束后,他们敲响殿前的小皮鼓,唱着小曲,跳着环钢管舞和花舞,表达对神灵的虔诚,表达欢快的心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