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33条】走向美好的历程
8.金毓乐:课程是“学生通过学校教育环境获得的促进身心发展的教育经验”。
9.丛立新:“课程是受教育者在教育者的指导下获得的经验。这些经历是根据一定的社会需求和受教育者的身心发展水平,有计划、有目的地组织安排的。”
“课程”这个词在教育领域使用得非常频繁。但是你有没有想过课程的具体意义,是什么?
课程等于课堂吗?课程和教学大纲一样吗?还是另有深意?香港大学的程教授给了一个简单的解释。
那是在70年代末,我了解到在西方,课程是一个虚拟但宽泛的概念,一般指学生学什么,但没有精确的定义。
后来,人们的观念逐渐从“内容”延伸到“能力”。也就是说,除了看学生“懂”什么,还要看他们掌握了什么能力。
换句话说,不仅仅是学生脑子里有什么,还有他们能做什么。
从广义上讲,“课程”是回答“学生想学什么”的问题。过去,课程是课堂上的学习,也就是我们所说的“学科”。世界各地的“课程”文档,大部分都是关于各科的学习内容。
人们逐渐认识到,学校学习的目的应该回归到最基本的知识、素质和能力;或者一般的读写能力。因此,越来越多的课外活动、社会实践、体验式学习、服务性学习、游学已经成为世界各国教育改革的重要标志。
从这个意义上说,“课程”应该广义地定义为学生的“学习经验”。
完成作业:
第一次预习作业
新网科2021《校本课程的设计与实践》课程秋季1预习作业。
理解《课程与教学基本原理》一书框架和《未来课程的想象》第三、四部分。
1.为什么要了解课程的领域,告诉我你认为课程的意义和价值是什么?
2.大部分课程工作者是如何决定课程的?你呢?
3.将中国的教育与北欧和香港的教育进行比较,你学到了什么?
?走向美的历程
走向美的教育是我的教育追求,也是我的教育梦想,或者说是我理想的教育生活。
-题字。
人要有追求,要有理想。通过追求,他们可以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使他们的教育生活更有意义。作为一名普通的老师,我希望尽自己最大的努力,把美好的教育带给我带的孩子。换句话说:美的教育可以通过美的过程来实现。为了实现这个小目标,开发课程和实践课程是一个重要因素。
首先,什么是课程
关于课程设置,很多人都提出了自己的见解,无论是西方学者还是中国研究者。概括起来,这些观点有四个方面:课程作为一门学科;作为目标或计划的课程;课程是作为一般技能和知识的学习经验的总和;课程是一个复杂的对话。
如今魏致远先生说:课程就是这么一个烂字,已经失去了意义。关键在于我们自己如何定义课程。
我太无知了,没有自己独立的认知。但我认同甘国祥先生对课程的理解。干老师说:
我们真正要关注的不是一节课,而是整个课程。课程是我们正在经历的整个旅程:意志、计划、资源、行动、反思和正在建构中的经验。课程是“道”,是我们用脚走出来的路。
课程就是走过这条路走到路尽头的人。他是我们正在考虑的课程。
包括三个方面:当课程是名词时,是“教什么”;作为动词,课程是“道”,是学生通过学校的教育环境促进身心发展的过程和教育体验。换句话说,就是经验的深化,也就是“怎么教”;课程还是“人”,是教师自己的经验,“应该建构什么样的经验”和“我是谁”,重在自我认知。
总之,课程是在“教什么”——教育目标、“怎么教”——设计教学过程和建构自身经验之间的穿梭。寻找美好的教育,寻找适合学生的教育形式。
第二,关于课程领域
有课程就有课程场,就像有问题就有问题场一样。
与课程相比,课程场是一个更广泛的内容,是一系列在本质上相互关联的课程项目。强调一个概念相互关联,就是说这个概念相互关联,有联系,有内在联系。把它们整合在一起形成一个范畴,就是课程领域。
当然,了解课程领域有助于我们整合相关内容,通过比较筛选出更适合本校和学生的课程。这样的课程最实用。
三,课程的意义和价值
考虑到课程的适用场合、对象和参与者,课程关系到学校、教师和学生三个主体。课程的意义和价值也要从这三个方面来定义。
1.对于学校
课程突出学校特色,能体现学校的教育理念。学校形成独特的课程资源,也就是我们常说的校本课程。学校也可以依托校本课程,实现自己与众不同的教育理念,践行自己的教育观。
课程也能促进学校特色的快速发展。学校是育人的地方,育人应该作为学校的终极教育目标。有自己的课程对学校的快速发展是有指导意义的。
2.对于教师来说
狭义的课程是教师教学经验的深化和总结。教师要用课程来教育人,影响人,这也体现了课程的教育功能。道德教育是教育的目的。我们要时刻思考培养什么样的人,怎样育人,怎样实现育人的路径。
课程可以优化教师的教学理念,转变教师的角色,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提高教师开发课程资源的完整性。
上学期我和几个伙伴开发实践了校本课程《二十四节气唱古诗》。我完全换了个角色,上课前就想好了。如果我是学生,我喜欢唱古诗词这种形式吗?唱古诗词会遇到什么困难?我该如何克服这些困难,学会唱古诗词?
这样几个来回下来,我们了解到了学生的学习困难,以及如何突破。经过一个学期的课程实践,我的素质提高了,也觉得课程很有意义。学生们喜欢它,热爱它。就这样,我们和学生的关系变得越来越默契和谐。
3.针对学生
课程应以学生为中心,为学生提供学习支持,实现因材施教,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我们还上了上学期练习的“二十四节气唱古诗词”早读课,让同学们学习唱古诗词。学生们对此很感兴趣,改变了以前反复读古诗的枯燥局面。学生们直到下课还沉浸在唱古诗词中,课间做游戏时也在唱古诗词,激发了学生学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兴趣。
由于24节气的这个早读课程的实践,学生们在优美的氛围中欣赏优美的古诗词,想想都是一件美妙的事情。本学期报名参加了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践,希望能在王老师的指导下,优化这门课程,或者开发出新的、美的课程,提高学生素质,实现育人的目的。
第四,比较中国、北欧、香港的教育,带给我的启示。
北欧教育崇尚个人自由,他们对教学内容的自由选择也决定了教学方法的自由。他们注重保护孩子的天性,那里学生整天玩耍,学校是学生的天堂。
在香港,大部分教育局都是和学校合作完成工作,甚至学校都不知道教育局的存在。而香港的学校过于注重秩序,创新有限。
中国的情况如何?
在中国,说起来很悲哀。不是我在指责国内的教育,而是我身边的同事真的在做着天天追求分数的教学。他们追求高分,想尽办法让学生多练习提高成绩。即使在早上的课上,我们也要背诵和谈论数学。没有给孩子读书的地方,不允许学生感受读书的乐趣。
我改变不了这个现实,我影响不了学校,但是我可以改变我的班级,我的课堂,用我的课程影响我的学生。甚至一个班几个学生,我也经常因为这些学生而开心。
我练习过的课程有:
1.热爱阅读课程
我是我们学校的爱读老师,带我们的阅读课。从2018开始,我已经连续三年参加了72节四、五、六年级学生的阅读课。有来自中国和西方的图画书和整本书。还有三个班级图书角,每个图书角大约有200本书。这些书是我作为慈善团队收集的。
2.趣味绘画与古诗词演唱
2019我作为主持人开发了早读课程《古诗词与趣味绘画》,主要是带领学生读一首古诗词,让他们根据自己的理解和想象,为它搭配一幅画。学生喜欢绘画。大自然也喜爱这种形式的造物。
2020年,我们的课程进行了升级优化。我们在画古诗词的基础上,把古诗词的朗诵改成了二十四节气的,把单读的形式改成了唱歌。学生们演唱了24节气的古诗词,大大提高了他们学习古诗词的兴趣。
3.读写联动课程
这是2021学年的新计划,因为我这学期初教初三的学生,初三是学习写作的起点,对学生来说是个不小的问题。我就是想开发一个适合学生的阅读写作课程,降低作业难度,让学生写出来,能够写出来,如果最终实现快乐写作就更完美了。希望通过本学期的课本课程的学习,能够在2021学年的阅读和写作课程上有所突破。
我要用自己的双脚走出自己的课程之路,找到课程的“道”,把美好的课程带给我所能影响的学生,为实现美好的教育理想而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