饮食美学的思想渊源和理论基础

作为中国文化的一个分支,中国的饮食文化当然有其文化特征和属性。本文试图从美学的角度分析中国饮食文化的审美思维和审美特征。但是,由于饮食文化本身的博大精深,要真实全面地阐述本文的主题是非常困难的。总之,以我的理解和知识水平,我认为中国饮食文化的审美内涵主要表现在“味”和“味”两个字上,其审美思维始终围绕着对“味”和“味”的追求,从而创造并极大地丰富了饮食文化本身的领域。其审美特征主要表现在对“味”和“味”的终极追求上。

说到美学思想,要包括两个概念,一个是美学思想的具体内容,一个是如何思考具体内容。因此,饮食文化的美学思想可以表述为:人们对饮食美学的看法是什么,他们是如何思考的。审美特征是指人们饮食审美行为显著特征。

众所周知,中国人一直强调“味”,在现代汉语词典中解释为努力品味,仔细理解和琢磨。“味”的起源没有考证,但把“味”分开就是“品”和“味”;“味”是“味”的对象,“味”和“味”体现的是美的享受。这似乎不是巧合,可能和中国的饮食文化审美思想有很大关系。

所谓“味”,是指一种高层次的进食行为(优雅行为),体现的是行为的层次。比如“品茶”中“味”的意思,就是细细体会,细细琢磨。也可以简单理解为一种享受,“品”就是享受,对于外界感官刺激来说是一种奇妙的体验,因为它备受人们追捧。另外,“品”也可以理解为广义的解释,即追求美食的行为,表示认真的欣赏和理解。这些正是中国人在饮食上的想法。人们长期以来一直在思考同一个问题。我们怎样才能认真地欣赏美酒佳肴呢?这样就形成了一种力量,促使人们按照自己的哲学思维模式和人生观去养成美好的饮食行为,创造出一种层次的“品味”行为,积淀出中国的饮食文化。

与“品”相对应的是“味”。“味”来源于饮食,饮食本身就包含着“美”的含义,也是人们对饮食审美思维的重要内容。那么人们是如何看待“味道”的呢?如果是日常口味,有好喝的,也有不好喝的。人们自然会想到好的味道,抛弃不好的味道。这是一方面;其次,根据地域差异和人们的习惯,人们怀念当地(或家乡)风味,表现出浓郁的乡土气息和清晰的生活环境,这可以体现在不同菜系的风味特色上;第三,中国人的“品味”反映了明显的哲学思想和人生观。中国人强调“调味”。任何一种物质都有阴阳,调节阴阳以达其味,是中国古代哲学思维之一。对“清淡口味”的追求与“淡泊名利”的观念密切相关。最后,“味”和“和”也是息息相关的。“和”就是和谐、融洽,不仅仅是菜肴的制作,更是对人生道理的理解,体现了人生的大道理。在饭菜可口的基础上,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更加紧密,气氛更加融洽和谐。

“味”与“味”的结合,是美的“味”,是中国人对饮食的审美思想。

在分析了中国饮食文化中的“味”和“味”之后,发现人们对食物的审美特征有很大程度的* * *。主要表现在对“货”和“味”的终极追求上,中国人民对这两个字的重视和追求超过了其他任何一个国家的人民,似乎人们都钟情于美好的好“货”和“味”。说到吃饭,人们总是那么开心,总是无话不谈。因此,我们可以简单地概括中国饮食文化的审美特征——享受“味”,追求“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