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孝义最好的景点是哪里?
中央大厦平面呈方形,四层四檐,全木结构,交叉休息顶式。建筑高23.14m,坐落在四个3m见方、1.5m高的石墩上。底层5米高,穿过四个方向。桥台上有台阶,上面有石碑,井藻绘有女王八卦。二层高3.64米,内置祭坛,四面佛像(文革中被毁)。第三层高4米,中间为莲花台,塑有5尺高的观音大士泥塑像。四层楼高3米,空中没有任何可供游客一览全城的东西。天花板高4m,天花板高2m。它由彩色釉面脊状动物铺成。楼内南北两个方向挂满了14大大小小的匾额,都是历代著名书法家的手笔。匾上的字是屋檐下的“中和余伟”,边上的字是“分水,千佛山”。南面第二檐下,中间匾写着“孝义”,边匾写着“南征北战”、“衔衡越”。北面屋檐下有“光为四面”的匾额,侧面有“控云朔”和“位中”的匾额。北面第二檐下,中碑写着“望四园”,侧碑写着“倚天恒”“拱北记”。南北四檐下有匾,上书“中阳楼”。此外,一楼南檐柱上还挂着一副木刻对联,与“孝为立人之本”、“义为君之宗”相联。中阳楼檐陡,巍峨壮观,雕梁画栋,匾额四挂。楼顶脊兽奇形怪状,色彩斑斓,楼底有6个铭文,记载着修缮事项。
据碑志记载,中阳楼建于汉魏,因元大德七年地震倒塌,何时重修不详。清同治七年(1868),雷火重建,清宣彤元年(1909),解放后县政府拨款,分别为1957和18。
该建筑集建筑书法、雕塑、石雕、绘画等艺术形式于一体,是我省少有的具有丰富文化内涵的古建筑之一。
文化中心成立于1950,位于市中心的傅佥街。1997年,在市委、市政府及相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下,文化馆投资90万元新建办公楼,主体四层,建筑面积1190平方米,新楼周边环境优雅,设有7个展厅和排练厅(训练馆),10办公室。之后又投资24万元完善了整个文化活动室的配套设施。馆内设备的购置和补充为文化中心营造了良好的文化氛围和工作环境。
文化馆现有干部职工40人,全部具有高中或中专学历,其中大专以上学历占50%,专业技术职称占90%,中级以上职称占20%,专业技术人员占95%。根据专业优势,博物馆设有创作辅导部和音乐、舞蹈、美术(包括书法、摄影)、戏剧研究部。1996年以来,舞蹈《复活》获文化部群星奖金奖,《中华龙鼓》获龙潭杯庙会一等奖,论文获文化部优秀奖,以及国家、省、地市级奖39项。仅在2002年,就组织了5次文化活动,举办了3次书画展。频繁的活动使文化馆真正发挥了国营文化主力军的作用。
文化馆作为群众文化工作的职能机构,将以辅导群众文化活动、培养社会艺术人才、传承民族民间文化、普及社会美育为宗旨,全力组织、指导、辅导、研究群众文化活动的开展,使群众文化生活更加丰富、更有质量。
孝义市黄三庙,又称圣祠,位于孝义市城西的贾家庄村。2004年6月10日,山西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现存的建筑最初是元朝遗留下来的。元、明、清、民国时期都有不同程度的扩建和修缮。
寺庙南北宽59米,东西长84米。强大的“黄三庙”镶嵌在山门的额头。中轴线上有音乐楼和三皇殿。第一个院落比较宽敞,北角有砖砌大门,第二个院落的北角有一个大门作为第一个和第二个院落的出入通道。自然,两个院落的高低差较大,所以在大门前设置台阶来缓解。三皇殿坐西向东,宽三间,进深四椽,梁架三椽,前有三柱,前廊单檐硬顶。三皇殿至今还保留着元代的结构。黄三寺大门上方挂着一块匾,上书“黄三寺”为明代万历十年十月四川按察使梁所赠。大殿正面供奉吴泰伏羲、神农颜地、轩辕黄帝,两侧供奉古代十大名医。山墙绘有“行医图”壁画,色彩鲜艳,线条清晰。正殿对面的音乐楼坐东向西,宽三间,深五椽,单顶。前后的架子和天花板都是用涂漆的木头做的,平台周围有雕刻的木头、砖块和石头结构。台口上方悬挂着一块由晚清著名书法家秦龙光题写的民国八年匾额。《乐楼藻经》画了一百零八位梁山好汉的将军,色彩各异,栩栩如生。前后舞台之间镶嵌大块玻璃,为整个舞台增光添彩,有时它还有“玻璃舞台”的美誉,一度在市内外形成“为看舞台而看戏”的风尚。
黄三寺院内的大部分建筑保存完好,真实地反映了道观的建筑平面和布局。特别是黄三寺正殿现存的整体梁架和建筑构件,保留了元代原有的物件,结构简洁稳定,再现了元代特定历史背景下的建筑理念。它具有很高的历史和科学价值以及一定的文化品味价值。三皇殿内供奉的“黄三”分别是:太昊伏羲皇帝、炎帝神农和黄帝、黄帝轩辕帝。传说伏羲画八卦定方,网教众渔猎;神农* * *庄稼茂盛,尝百草药园;轩辕制造农具,定节气。“黄三”* * *被尊为中华文化的始祖,这一点已经得到了中华儿女的广泛认同。历代都有很多参拜、公祭、民祭。黄三庙的祭祀活动已经持续了很多年,香火旺盛,世代相传。
黄林塔舍里寺位于孝义市大小堡镇大小堡村东,交通便利,地理位置优越,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一千多年来,它一直是中国的风景名胜、旅游胜地和佛教胜地。2004年,临黄达被省政府列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