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中国古代节气能推测得这么准?
黄道的一圈是360度。如果春分时太阳在黄道上的位置是0度,每15度取一点,可以得到正好24点。这24个点的位置。理论上讲,是二十四节气的位置。每15天,太阳转15度(实际是地球绕太阳转15度),达成一个节气。?
为什么农历阴晴不定?中科院大气物理研究所博士后李婷在知乎上写了一篇帖子,做了如下推测:中国古代人可能最先观测到了月亮的变化,因为月亮的团团变化更直观,信息也更容易捕捉。但同时,中国在古代是一个农业社会。当时农业生产完全靠天气,要严格把握气候变化的年周期,这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太阳的变化规律。
他们逐渐发现月亮的变化与太阳的变化并不一致。如果只看月亮,月亮每12个周期后,会比太阳的一个周期差。久而久之,差距越来越大,农业生产根本无法指导!
所以古人在农历的基础上补充了太阳的变化,总结为二十四节气。
“大雪”节气的确切时间是什么时候?明年会有国家标准。
“下雨的时候,下雨的时候,所有的田地都种上了。家家麦稻美,处处歌长。”陆游的一首诗《时雨》,表现了古人如何利用节气指导农事。
随着中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现代农业技术的发展,“二十四节气”对农耕的指导作用逐渐减弱,但它在当代中国人的生活世界中仍然具有多种文化意义和社会功能,鲜明地体现了中国人尊重自然、顺应自然规律、适应可持续发展的理念,显示了中国人对宇宙和自然认知的独特性及其实践活动的丰富性,也是人类文化多样性的生动见证。
但当你打开手机或微博、微信微信官方账号上的万年历提醒时,你可能会发现,各方对一年的节气看法并不统一。南京紫金山天文台工作人员告诉记者,“台湾将接受公众咨询。什么时候什么时候是节气?”这是因为天体运行的不确定性,不同年份二十四节气的确切时间会有所不同。
“紫金山天文台的历法计算模型每年都会更新,二十四节气的具体时间每年都会略有变化。地球运动会受到月球的影响,地球运动的轨道本身也是一个非常复杂和不断变化的系统。”历法办公室的陈老师说,也正因为如此,一些印刷单位根据旧历法“推算”出来的二十四节气往往不准确,不仅造成民众的混乱,也影响了历法本身的严肃性和准确性。不过,这种情况有望在明年得到改变。
陈老师向记者透露,紫金山天文台今年已经将《农历的编制与颁布》一书上报国家标准委,并于今年9月获得通过。如果不出意外,国家标准委明年应该可以向社会发布。届时,节气的确切时间将有据可循。“计算节气的方法,如计算模型、精度要求等,在书中都有详细解释。公众也可以通过书中的内容了解天文历法是如何科学计算的,二十四节气的时间自然也是基于此。不会再有混淆节气的问题了。”陈老师解释道。?
一期一会的节气,体现着每一天的美好与奇妙,从未失效。匆匆路过,驻足触摸,诗意人生完全有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