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暑假21天读写随笔打卡第十六天——假期体验

最近几天天气特别热,似乎立秋节气就要到了,但是气温却一天比一天高。真的是人们所说的“秋老虎”吗?晚上和孩子出去,孩子吵着要披萨,我做起来有点困难,短时间内也做不出来,所以我决定带孩子出去吃。因为时间还早,店里的人稀稀拉拉的坐在三两桌,喝饮料喝冷饮,但是吃的少。

?人少的好处,点的披萨很快就端上来了,看着眼前色泽诱人的披萨,闻着诱人的味道,看着孩子们——“开工”!两人迅速戴上手套,不约而同地伸手去拿披萨。我们的大餐快结束的时候,我们走近店外的三个人,因为进门的小孩喊声很大——“我要吃牛排”这几个字吸引了店里所有的顾客,我忍不住往外看?

?原来是一个老人带着一个男孩。男孩大约四五岁,穿着一件明黄色的t恤,腿上穿着深卡其色的七分短裤,打理着平头,圆脸,一双又黑又亮的大眼睛。乍一看,他是个聪明的男孩。孙子熟练地来到柜台,一边喊着“我要吃牛排”,一边伸手去拿菜单,看这架势应该是个“小老顾客”。我身后的爷爷奶奶还没走到柜台前,小家伙就拿着“全合一”的菜单来到了我的座位上,爬上了座位,调整了一下坐姿,坐在桌边开始兴致勃勃的看起菜单来。这还是个胆子大的孩子!我只是在想。这时,孩子身后的爷爷奶奶一前一后来到桌前。两位老人都是60岁左右,头发花白,面色红润。老妇人穿着素色碎花衬衫和浅色裤子,一头半长卷发随意地挽在脑后。在她的圆脸上,她的眼睛半眯着。她向前走的时候,目光已经落在了孙子身上。爷爷跟在后面,穿着一件浅藏青色的t恤和一条灰色的裤子。他走路微微驼着背,但脸上看起来很有精神,尤其是眼睛,和眼前的孩子很像。爷爷走过来坐下,问“吃什么?”

?男孩一见爷爷坐下,赶紧把菜单递给爷爷,回答说:“我想吃西冷牛排,黑胡椒披萨,还有那个面……”而他已经不安地重新爬上了座位,因为那是一个靠墙的长沙发似的座位,趴着强调他想吃什么,爷爷看着和他讨论,奶奶凑过来看。爷爷微微一笑,没说什么。听完奶奶这么一说,孙子马上喊道:“我要去吃牛排,不要面汤,还要炒面不要汤……”祖父翻了个身,看着说:“我们别吃牛排了,吃个披萨,再喝一杯……”没等他说完,孙子又打断了他的话。想吃,对,还有果汁!“奶奶一脸无奈。”唉,我还是给你做吧...”爷爷反复翻了翻菜单。......

大约过了五分钟,爷爷拿着菜单去柜台点餐。小男孩又从座位上跳下来,紧紧地跟着爷爷,走向柜台。他看着父亲一起走了。奶奶坐在座位上叫爷爷“唏嘘-唏嘘-”,可能是因为店里还有其他人。奶奶两次打断她的话没有说清楚,从爷爷的反映来看。......

?这时,我们已经结束了“战斗”,走出了商店。当我们经过门口的柜台时,只听到爷爷指着菜单说“我要这个,这个,这个……”

?至于最后想要的是什么,我也不知道,但是回来的路上,脑海里一直浮现着那个画面。

?首先,我确定这是一个聪明的孩子,我确定这是一个善良的爷爷奶奶。我更加确定这是一个温暖的家庭。爷爷奶奶很爱这个孩子,但总觉得这个看似温暖的画面里有不太和谐的地方。这是什么?

?我觉得应该是爱的方式。

?虽然我们不能深入他们的生活,但这不是小事。爷爷奶奶深爱着这个孩子,他们的爱明显缺乏规则感,已经到了被宠坏的地步。

?孩子进门,没人看的时候,爷爷奶奶只是笑着跟在后面,没有任何言语;当孩子爬到座位上爬来爬去,爷爷奶奶没有半句阻止;在孩子一遍遍坚持吃什么的时候,爷爷奶奶没有给予指导。从头到尾,只有奶奶小声说了几句不同意见。对于一个四五岁的孩子来说,是形成规范意识的关键时刻。无论是在公共场合大喊大叫,穿着鞋子随便爬进座位,还是只顾自己,大声强调点菜的内容,这些都应该是培养孩子良好行为习惯的最好教育机会,但在这个过程中,一对老夫妻视而不见。我只是保持沉默。这种沉默的背后,我不知道是一种什么样的心态,是不想让孩子失望,还是怕在公共场合大呼小叫会引起大家的不适,还是其他什么原因。但无论如何,我们要明白,孩子是一张白纸,是我们的父母帮他们在这张白纸上画图。在公共场合,没有公共策划意识,无法遵守公共秩序。作为一个孩子,他是无意识的,但作为一个成年人,他可以意识到。当店里所有的顾客都开始侧目时,就说明这已经引起了不适。这种行为显然不符合这样的环境。如果大人能耐心地一次又一次提醒孩子,规则意识的种子就会慢慢在孩子心中种下,成长为遵守社会公德的“小绅士”。当孩子穿着鞋子爬到座位上来回爬的时候,他只是想玩。他不知道其他问题。虽然座位没人坐,但他要让孩子知道,座位不是游乐场,不应该这样做。另外,这是一家餐馆。小鞋上的灰尘会污染一排排的座位吗?这也是对社会道德的一种遵守。孩子这样下去,从一个小时开始扩展,以后会不会学会遵守学校的相关秩序?你会遵守课堂秩序吗?然后走向社会?真的不好说。

?因为我们都知道,养成一个新习惯比改变一个旧习惯要快得多。这么聪明活泼的孩子长时间这样下去,他的聪明活泼会得到充分发挥吗?他会不会在不断纠正自己坏习惯的漩涡中沉默,不断失去最好的时机?

?在点菜的过程中,孩子们点了很多。一方面,他们点的太多了。另一方面,他们也没指望爷爷奶奶能跟他们一起来,也不在乎别人。爷爷奶奶的爱都是给孩子的,而孩子却认为这一切都是理所当然的,一点感恩之心都没有。这是多么可怕的事情。就像我之前看过的一个关于“一碗牛肉面”的悲伤故事。

?中国自古以来就是礼仪之邦,儒家文化中的孝文化源远流长。孝道是中国古代社会的基本道德规范。所谓孝文化,就是关于孝敬父母长辈,尊敬老人的文化传统。孝在中国传统道德规范中具有特殊的地位和作用,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优良传统。孝,从狭义上讲,是善良的父母;广义来说,就是孔子说的:“先亲,后中,后君子,最后体。”调节亲子关系的孝道,现在已经扩展成为具有普遍社会意义的行为准则,成为社会教育的基本内容。然而眼前的这一幕,在孩子最能被这种规范教育的时刻,却被我们忽略了。这部分孩子会不会缺失?

?想想新闻里经常报道的事件。一个人的心智成长是从小开始的,对规则和规范的意识也是从小开始的。当我们都以孩子还小为由忽视这些教育的时候,当有一天孩子出现问题的时候,我们还是会责怪他们“你怎么可以这样?”难道不知道在孩子的心里,他从来没有被教育过“他不能这样”。既然他没有受到教育,我们又有什么理由去责怪孩子呢?

?从心理学的角度来说,很多问题发生在成长的过程中或者成长后,根源都在婴儿期。当时没有出现问题,不代表以后不会出现问题。如果我们都能意识到孩子婴儿期的重要性,长大后,那么我们可能会避免面对更多“马加爵、姚嘉欣、北大弑母等不可思议的事件”。

也许,你只是小题大做,不能盲目摸大象见豹,但这不是小事。中国的老祖宗传给我们的谚语还是有道理的。

?期待着,期待着,以后的每一天,这样的场景越来越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