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说佛教徒关于打坐有很多方法,希望请教。
●为什么选择看呼吸?
一般来说,观察呼吸是冥想的第一种方法,它可以平静心灵,培养对自己思想和感情的洞察力,而平静和洞察力是任何一个成功的冥想者不可或缺的条件。
不难发现,在某个地方集中呼吸,对初学者很有帮助。这种方法的特点是简单,没有引起贪、嗔、痴的可能。呼吸是每个人最常见的动作,每个人随时随地都在做。冥想时,只要瑜伽修行者注意鼻尖或嘴唇上方,他就能感觉到呼吸。除此之外,还有数他呼吸的方法,都是简单易行的寻找呼吸的方法。而只要我们放松,能够集中注意力,即使是这些简单的方法,也不一定要找到呼吸的地方。
另外,呼吸是一个非概念性的过程,不需要思考就可以直接体验。这是一个有规律的循环动作。呼吸本身是微妙的,但当它是视觉化的对象时,它是清晰可辨的。呼吸实现是一个理想的冥想对象。
●呼吸也练吗?
既然呼吸是大家都很平常的事情,那还值得练习吗?事实上,呼吸乍一看似乎很普通,但对于禅修者来说,这是一个非常复杂和令人着迷的程序。呼气和吸气有微妙的变化。长呼吸和短呼吸,深呼吸和浅呼吸,平稳呼吸和不平稳呼吸,它们交织在一起。
如前所述,冥想时不要控制呼吸的力度和节奏,也就是不要去注意呼吸的这些细微变化。这些变化确实存在,很难忽视。如果把重点放在呼吸上,这些细节变化会更明显。如何把注意力放在呼吸的感觉上,而不是其他事情上,不是一件很容易的事情。
我们关注鼻子或嘴唇上方最有感觉的点,在整个呼吸过程中关注同样的感觉,通过这个点完成练习。如果你没有先发现这一点,你会发现自己总是在追气息,却跟不上。
●冥想练习。
吸气和呼气。气息进出的时候会碰到鼻子,上唇或者这个范围的某个部位。把心固定在这个接触点,数一数呼吸进出的次数。这是第一种计算利息的方法,数字是一个概念。
吸气再呼气,把心固定在呼吸的接触点上,清楚地知道呼吸的长短。一口气长,就知道是长气;当呼吸短促时,你知道这是呼吸短促。这是第二种方法,我们要注意呼吸长度的形式,而形式是一种形象。
再吸气,再呼气,把心固定在气息的接触点,清楚地知道气息的来与去,但不要跟着气息进入腹部,也不要跟着呼气到外面,只要固定在接触点,清楚地知道气息来与去的全过程。就像锯子一样,锯齿只接触木头上的一个点,但是那个接触点已经穿过了整把锯子的长度,因为整把锯子都是通过那个点磨出来的。这是第三种关注气息进出的方式,通过创造进出的概念来实现。
在所有这三种方法中,冥想者专注于呼吸的接触点,而不是其他地方。概念、形象和想法都是我们为自己创造的东西,所以这些是冥想练习。
●内观的实践
吸气呼气,把心固定在气息的接触点上,清醒到气息的接触。不要数气息,不需要知道气息的长短,也不需要知道气息的来去。这第四种方法只是为了觉醒和接触现实,所以是内观的修持。
也就是说,禅修者做到这一点的先决条件是觉醒:觉醒到接触或感受,然后紧紧盯着这种觉醒——这是因为杂念很容易闯入他们的内心,只有非常密切和勤奋地保持警觉,才能“紧紧盯着”杂念。这样,当你清醒时,思想在外,无法闯入,你就没有机会形成各种概念、想象或观念。因此,你可以在这些过程产生的那一刻直接观察它们,而不被任何其他想法所扭曲。这才是真正的内观修行。
有些练习者在开始冥想的时候,经常会遇到这样一个问题:为了专注于呼吸,会不自觉地突出呼吸的力度和节奏。这样的努力让呼吸不再是一种自然、自发、平和的动作,而是一种被迫的结果。这样就成了禅修的障碍,不但没有促进反而适得其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