仫佬族樊沂节日的传承现状

樊沂节是仫佬族祭祀祖先和神灵、庆祝丰收、保护人畜安全的盛大传统节日。仫佬族的节日时间各地略有不同。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一帆节经过改革,成为仫佬族收获和继承、发扬民族文化艺术的节日,节日期间的祭祀神灵仪式逐渐简化,摒弃了封建宗法的东西,增加了新戏、唱新歌、体育比赛和经贸活动。

樊沂节是仫佬族特有的节日,是仫佬族信仰和习俗长期积累的结晶。它体现了仫佬族文化的精髓,成为仫佬族文化的重要标志。如今,仫佬族的许多传统民俗正在逐渐弱化,依饭节传承的文化空间正在逐渐萎缩,后继无人,亟待抢救和保护。

2006年5月20日,经国务院批准,老挝人民根据米节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这有效地保护和传承了古老山镇人民富有民族特色的传统节日。

20165438+2004年10月7日是我国二十四节气中的“立冬”。罗城仫佬族自治县于今年9月1日实施的新修订的《罗城仫佬族自治县自治条例》第八章附则第五十四条规定:农历每年冬季为仫佬族。

樊沂节是仫佬族最隆重的传统节日。一帆节又称“依饭烹”、“敬饭爷爷”、“愿祖归宗”、“愿喜”,是仫佬族祈求丰收、平安生活的传统节日。大多数节日是在村庄或部落举行的,通常每三年举行一次,大多在冬季开始后,但节日的时间因地而异。

据了解,民间一帆节的中心内容是举行“一帆道场”,庆典地点选在龚* *的祠堂,在没有祠堂的宗族中尚属首次。祠堂门口贴着对联,门楣上剪贴着红、黄、绿、蓝彩纸9张,分别写着“祭神”、“聚福”、“庆贺”、“开饭”等字样。厅前三道门用松枝系住,厅内设坛。香和蜡烛在祭坛前燃烧以展示供品。酒席仪式由梅山先生主持。仪式开始前,36位神的画像挂在教堂墙上,面具放在祭坛桌上。祭祀时,除了焚香摆桌外,还供奉一些用红薯、芋头做成的“牛”、“猪”,以及谷穗、五色糯米等祭品。整个仪式由两位老师主持,其中一位老师戴着面具,穿着红袈裟和凉鞋,跳着求神拜神的舞蹈,被称为“跳老师”;另一个人穿着便服,专门唱神灵的经书,称为“歌者”

罗城县分别于2009年10月28日和20113年10月22日成功举办了第一届和第二届“中国罗城仫佬族一帆文化节”,共庆丰收。古老山乡各族人民跳起了丰收的舞蹈,唱起了感恩的歌,捧着丰收的果实,用一份誓言的寄托,向世界表达着他们的感激之情。《幸福的愿望》这首歌也传遍了全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