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知道如何正确地给自己充电吗?
?很多朋友经常参加一些学习会,读书会,各种培训或者自己看书,这叫给自己充电。在人人智能手机的时代,大家有空都喜欢给手机充电,电量不足就着急。给自己“充电”的朋友也是如此。他们总想用什么东西给自己充电,让电池保持高电量,觉得多充点电总是好的。子曰:“生而有知者,高人一等;学而知之者,其次;从困难中学习,其次;困而不学,下一个就是人民。”给自己充电的行为是值得肯定的,这比一些不思进取的“困而不学”要好得多。
为什么我们喜欢给自己或者手机充电?比如中国人有钱就喜欢存银行,所以中国的家庭储蓄率超过50%,居世界第一。也就是说,国民总收入的一半存在银行,没有消费。以高储蓄率著称的日本人,家庭储蓄率只有6%。这种事在欧美国家很难想象。他们国家的居民喜欢赚一个花一个,甚至赚一个花两个,美其名曰信用消费。
中国人高储蓄率的根源不是经济现象,而是文化现象。这种民族性可以用一句话来解释。人们手里有食物,但并不惊慌。很少有其他民族在这一点上如此根深蒂固。不仅中国的居民喜欢存钱,中国的企业和政府机构也喜欢把钱存在银行里。这种节约的文化现象可以很好的解释为什么人们喜欢给自己充电。
2.充电前为什么要自己重启?
在农村呆过的朋友都知道,农民在种植前要把土地翻一遍。翻出来的土松软透气,雨水很容易留在土里,空气也能进入土里。同时在翻土的时候,可以杀死一些藏在土里的昆虫,让种在里面的种子很容易发芽生长。在工地上建高层建筑,第一件事就是先平整土地;电脑装的东西太多了,已经运行很久了,要重启系统。......
我们的学习也是如此。我们应该重新开始,为我们自己“翻土”,种植新的作物。让自己回到最平和的状态去学习才能事半功倍。如果在精神紧张、迷茫的状态下学习,不仅效果不好,甚至可能导致方向性错误,吸收错误甚至有害的知识,对内容失去系统思考和自我判断,适得其反。有一个基本判断:不是所有的书都是好书,不是所有的学习都值得学习,不是所有的动物都是教授。
古人早就讨论过自己重启的必要性:“?或问:圣人之门,弟子三千,谓颜子好学。三千弟子学了“诗”“书”六艺而不学,唯独颜子好的是什么?一川先生说:连圣人之道也要学。圣人可以向别人学习吗?说:自然。岳:天地藏精,得五行之显者,人也。亦真亦静,具有仁、义、礼、智、信五性。形生,外物触之,动之。其中有喜、怒、哀、惧、爱、恶、欲七情。情炽益,性凿。是有意识的人让自己的感情契合,修正自己的内心,滋养自己的本性。愚者不知节制,而迂回,死于其性。”
有人问程颐,“为什么那么多孔子的学生只说颜回好学?”程颐曰:“颜回学圣人。人的本质是真诚,纯真,冷漠,安静。在原始状态下,有仁、义、礼、智、信五大特性,即人性本善。颜回能理解这种本性,并时刻克制自己的情绪,端正自己的心,使之契合中道,从而陶冶自己的本性。愚者放纵自己,肆无忌惮地破坏自己的本性。这样的人不能算好学。”
自我重启的目的是回到真诚、纯真、淡泊、宁静的状态。只有在这种状态下,我们才能明白自己需要什么,并努力去实现。只有在这种状态下,才能有自上而下看问题的能力,才不会跟风,随波逐流。而不是在一种放纵的状态下学习,什么都往脑子里灌,可能不是你需要的,甚至是有害的。?
读书是最好的充电方式。
我们把自己比作汽车,所以书是导航。不看书,不看导航,自己开车到处走,每一条路都是自己摸索。这样理解世界是非常有限和缓慢的。书给我们提供了别人认识世界的经验,让我们可以在短时间内看完他所认识的世界,给我们前进的方向指引,告诉我们哪条路有大坑,你不应该往里面跳。
有人说,走了那么多路,看了那么多书,还是不懂。听到这个,我还是过不了好日子。有人说读那么多书没用。我不是说在这里看完一本书,那里马上就会有相应的输出。读书不是吃饭,不吃饭会让你吃饱身体满足,而是理解和体谅。
明道说:“当人们匆忙时,是因为他们生气吗?岳:这也是一种习惯。当你学会了自然地说话,你的气质就变了。学改性情,功德无量。”读书真正改变的是一个人的魅力。不读书,就是一个人。如果你读了很多书,你就会变成另外一个人。
腹有诗书,正气凛然,端庄匀称,风度翩翩,出类拔萃。这些词都是用来形容一个有文化的人的气质。带着某种克制的善意。继续升华,继续积累,这团气,甚至穿过身体,散发出一种神采和光芒。让人看了,觉得这个人,气度不凡。这种特质,无法伪装,也无法表演,只能日复一日的积累和培养。
现代人不太注重修养。对外界大惊小怪。如果你过于注重社交属性,就会忽略真实的自己。你会觉得包容就是你开车比别人好,吃饭比别人好,条件比别人好。这是非凡的宽容。其实是倒挂的。需要外在装饰的是内心的贫穷。外部装修越复杂,内部轴承越便宜。庄子曾说,欲奢者,浅薄也。
一个人的时候,给自己充电。身体被囚禁,但灵魂可以自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