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农学如何综合运用各种手段把握农时?
中国农学对农业时间的把握不是单纯依靠一种手段,而是综合运用多种手段,形成时间指示系统。如《尚书·尧典》以黄昏时鸟、火、空、长星的出现作为四季的象征,也记录了四季鸟兽的动态变化。
又如夏和《礼记·月令》虽然成书较晚,但保留了大量古代内容,都把每月月亮、太阳、星星的度数、气象、物候等列为安排农事等活动的依据,后者实际上囊括了二十四节气的大部分内容。这成了每月农书的传统。
二十四节气的形成并不排除其他计时方式。在它形成的同时,人们在古代物候知识积累的基础上,整理出与之配合使用的72个相。它丰富了中国传统农学的时间指示手段。
二十四节气作为中国传统农业的主要授时手段,配合其他手段完成其任务。
元代农学家王镇在他的《农书》中记载:
二十八夜,星期日之变,十二日日月之会,二十四气之经过,七十二季之变,如循环之圆,如转轮之转,农桑之节,以此为帐。
为此,王镇还制作了一张“时令活图”,将星辰、节气、物候汇总在一张图中,根据二十四节气定月,以便安排每月农事。
他还指出,地图要结合各地具体情况灵活使用,不能墨守成规,不灵活。这是对中国农业时间指标体系的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