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话说“二月清明不在前,三月清明不在后。”这是什么意思?
清明节在哪个月?中国常用的历法有三种,即阳历、阴历和阴历。清明节气是固定在阳历上面一天的剧本里,每年的4月5日左右,也就是春分后的15日,也就是仲春和晚春交替的时期。清明一到,气温开始回升,降雨增多,正是春种的好时机。但是因为清明节在阳历上是每年固定的,到了阴历时间就不那么固定了。所以清明时节是否播种还有待研究。
上面,我们提到了中国使用的三种历法。阳历是国际历法,一年12个月,每人30天或365,438+0天,而阴历中大月30天,小月29天,所以阳历和阴历之差始终是65,438+0天,一年之差是65,438+065,438+0天。农历是阴阳合璧,每年的月数和天数都不固定。全年天数比阳历少11天。为了适应冷热天气的变化,与阳历保持一致,农历采用“十九年七闰”的方法设置,即每19中有七年是闰月年,一年就会有65438。
比如2017年的清明节是阳历4月4日,农历3月初八;2018的清明节是公历4月5日,农历2月20日。2019年的清明节是公历4月5日,农历三月初一。可见,每年的“清明”公历时间相对固定,但农历日期变化较大。而2017是闰月年,闰六月,2020也是闰月年,闰四月。可以发现,正常年份,清明一般在2月底,闰月年份,清明会在3月初。
二月清明节不在之前,三月清明节不在之前,所以我理解上面的说法,所以这个谚语的意思有两种解释。首先是清明节在2月上半月和3月下半月这两个半月之间不会相对固定。
而且,我们都知道,清明节既是节日,也是节气。既然是节气,就一定和农业活动有关。根据农业生产的经验,这个时间段应该是播种的季节。所以第二种解释是,如果清明节在当年2月,那么清明节之前就不应该播种春播作物。如果清明节在当年农历的三月,春播作物就不要在清明的皇太后播种,而是尽可能的,或者在清明之前播种。
众所周知,清明节期间,雨水开始明显增多,“一场春雨一场暖雨”,随着春雨的增多,气温也在不断升高,这一时期正是春耕播种的好时机。虽然一年一度的清明节在阳历的4月初,但似乎天气应该是暖和的。但如果农历还是二月,说明气温并不稳定,冷暖还是会有很大的变化。这个时期是乍暖还寒的时候,容易出现突然降温的天气。如果提前播种或育苗,很容易冻伤,严重的倒春寒也会导致烂种烂苗的现象。如果“清明”节气在农历三月,那么天气早已回暖,温度和雨量适宜。这个时候春耕春种自然合适,更有利于农作物丰收。
类似于“二月清明不在前,三月清明不在后”,有句民间歌谣:“二月清明不慌,三月清明早种。二月下旬播种,三月上旬播种。二月清明不前进,三月清明不落后。二月清明你不忙,三月清明你早种。”也是这么说的。
边肖有话说:今年的清明节正好在农历三月初一,也就是说,它在农历二月和三月的时间,所以在今年清明节期间播种是很好的。换句话说,今年春天没有必要提前或推迟播种。当然细节也要根据各地的气候环境来定,灵活最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