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尔滨人过春节有哪些习俗?

有民谣道出了黑龙江过年的习俗:二十三,送灶王爷;二十四、扫屋;二十五、冻豆腐;二十六、去买肉;二十七、宰杀公鸡;二十八、送面子;二十九、馒头;熬夜30晚;第一天第二天满大街走。\x0d\小年\x0d\腊月,小年,小年。东北有句民谣:“蜜瓜祭灶,新年来”。黑龙江过年要祭灶了——希望“灶神”保佑全家平安。祭灶时用蜜瓜、关东糖等小食品,用胶状麦芽糖做成,甜中略带酸味。\x0d\扫尘\x0d\腊月二十四,扫尘时,其意是扫去一切晦气和厄运。新年前把房间里里外外打扫一遍,这是一年中最大的一次大扫除,也叫辞旧迎新,彻底打扫粉刷迎接新年。\x0d\春节准备\x0d\杀猪:在农村,旧社会没有冰箱。最好的杀猪季节是春节前。一是喜庆。二是此时是最冷的天气,可以保存很久。杀猪的时候要围着邻居招待好几桌人,现在据说二十六个人买猪肉。\x0d\蒸馒头:旧社会过年没有足够的锅给客人做饭,所以要提前蒸几锅馒头备用,也是过年祭祖,也要做豆沙包之类的。二十八把面粉二十九把馒头指的就是这个,也叫二十九把油,意思是用油做食物。\x0d\买年货:买春节用品,比如家里有多少碗筷,为了人口的兴旺,每年都得买几个;给孩子买新衣服庆祝;春节拜访长辈的礼物等。\x0d\贴春联\x0d\春联又叫门对、春贴、对联、对联、桃符。“门芯”贴在门板上端中央;“门框对”贴在左右门框上;“异装”贴在门的横木上;“春条”根据不同的内容贴在相应的地方;“斗金”又叫“门扇”,是一种方形菱形,常贴在家具和影壁上。贴春联的时间不固定,一般在29、30号上午。贴窗花,挂年画。\x0d\窗花不仅烘托了节日的气氛,还集装饰性、观赏性、实用性于一体。剪纸是中国非常流行的民间艺术,几千年来一直受到人们的喜爱。因为多贴在窗户上,所以又叫“窗花”。\x0d\福已降(到)\x0d\春节期间家家户户都要在门上、墙上贴上“福”字。“福”字代表“幸福”、“吉祥”、“好运”。为了充分体现这种向往和祝愿,大家把“福”字倒贴,表示“福已降(到)”。\x0d\还有人把“福”字精心制作成各种图案,如寿桃、鲤鱼跃龙门、五谷丰登、龙凤呈祥等。过去民间有“腊月二十四,家家写大字”的说法,写的就是“福”字。“福”字以前是手写的。现在在市场和商店都有卖。\x0d\邀请财神\x0d\每个家庭为了来年多赚钱,都要邀请财神过春节,有的还会送货上门,说都要花钱买,但绝对不能说要买。\x0d\祭神祭祖\x0d\春节期间,老东北一般用饼来祭神祭祖,包括蜂蜜和萨其玛,既是满族和东北其他少数民族的食品,也是东北人的必备食品。东北人也有在除夕吃鱼的习俗。鱼必是鲤鱼,最初取名为祭祀神灵,后来又与“吉祥庆有余”、“年年有余”联系在一起。鱼既是美味又是祭品。祭祖也很重要。传宗接代的人要给祖先献上丰厚的祭品和香火。全家男人都要拜,有的除夕烧纸给“钱”祭祖。祭祀祖先一般在第三天结束。结束前,不允许女婿看丈母娘家的家谱。\x0d\守年夜饭和“年夜饭”\x0d\东北民间有守年夜饭的习惯。看新年从吃年夜饭开始。这年夜饭要慢慢吃,从点灯笼开始,有的家庭要吃到深夜。菜必须有鱼(一年以上)、鸡(好运),其余随你喜欢。在这个“一夜两岁,五班两岁”的夜晚,家人团聚,欢聚一堂。\x0d\主食是饺子,饺子说的很多,最好是猪肉和芹菜。要选两个饺子,一个硬币的,一个糖的,看谁能吃。谁吃了它,谁就会祝愿来年富裕幸福。其实这个福报很好,谁吃谁就被家里人服气。饺子煮好了,从最初几个浸过水的锅里扔出来。据说是为了纪念过往的鬼魂。\x0d\一家人围坐在一起,一桌子茶点水果。春节期间,少不了一大盘苹果,叫“平安”。春节会准备很多糖果、干果、瓜子、“杂家儿”。所谓“什锦果”,就是现在的什锦果脯。这些小吃是人们围坐在火炉旁,安享晚年时的美味佳肴。\x0d\燃放鞭炮\x0d\烟花爆竹要在年夜饭做好之前燃放。这是孩子们最喜欢的节目。事实上,春节期间通常会放两次烟花,除夕和宵夜,鞭炮也很多,除夕和大年三十晚饭前,大年初一晚饭前,以及周五等等。\x0d\初一初二不扫地\x0d\初一初二不扫地,不挑水,不生火,饭菜提前做好,叫“压岁钱”。直到第三天开始挑水,在井台烧纸钱,说是“买水”。饲养员会在初二的时候把它摘下来烧掉。\x0d\拜年\ x0d \ x0d \年夜饭后,子女要给长辈拜年,给父母、爷爷奶奶、叔叔伯伯磕头,然后大人要准备红包,大人也要给父母拜年,祝老人健康长寿。然后从初一开始就要给亲戚朋友带礼物,等等。挨家挨户拜年要很多天。一般已婚男士和家人会在除夕和初一在父母家过年,初二会去岳父家拜访。还有一种说法是“初一不出门,初二拜家人,初三拜老公。”\x0d“破五”吃饺子\x0d“破五”吃饺子,寓意着人们期待好运和幸福。从凌晨起,家家户户都放鞭炮,特别是“踢两脚”,称为“崩穷”,“不吉利”,“穷气”离家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