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自清的散文《春天》中的“风筝”是什么形象?

朱自清散文《春》中的“风筝”是一个阳光明媚、气候温暖、社会和谐的春天意象,是春风缓缓吹响、万物复苏的信号,是礼赞春天的美妙旋律中充满活力的音符,是描绘春天的绚丽画卷中充满活力的一笔。

风筝的拼音:fēngzheng

“风筝”是一种玩具。将纸或丝粘贴在竹棍做成的骨架上,拉一根绑在上面的长线,就可以在风的作用下放入天空。

扩展数据:

《春天》是朱自清的著名散文。初版于7月,1933,长期被中国中学语文教材选用。这首《春颂》实际上饱含了作家在特定时期的思想和情感,他对生活和人格的追求,表现了作家骨子里的传统文化积淀和对自由境界的向往。

1927之后,朱自清一直在寻找和创造自己灵魂深处的理想世界——梦的世界,用来安放自己“颇为躁动”的拳拳之心,抵御外界的干扰,让自己在幽闭的学习中“独立”,成就自己的学术。《春》描写和讴歌了一个郁郁葱葱的春天,却是朱自清内心世界的生动写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