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天什么时候开始?
《二十四节气》说:“立基也是始”,又说:“冬也是终,万物也是收。”事实上,中国幅员辽阔。除了常年没有冬天的华南沿海地区和长冬没有夏天的青藏高原,所有的冬天都不是同时开始的。按照气候学划分四季的标准,如果下半年平均气温降至10℃以下为冬季,那么“立冬始于冬季”的说法基本符合黄淮地区的气候规律。在中国的最北部,漠河和大兴安岭以北的地区在9月初就已经入冬,首都北京在6月下旬10就已经出现了冬天的景象,而长江流域的冬天直到“小雪”节气前后才真正开始。
气候特征:
天文学把“有些地方初冬会下雪”视为立冬。根据气候学区划,我国将推迟入冬20天左右。初冬时节,太阳已经到达经度225度,我们的北半球得到的太阳辐射越来越少。但由于夏季地表储存的热量,还有一些能量,所以一般不会太冷,只是温度在逐渐降低。晴天无风时,十月往往会出现阳光明媚、温暖舒适的“小阳春”天气。
入冬前后,我国大部分地区降水明显减少。东北大地冰封,农林作物进入越冬期;江淮地区的“三秋”接近尾声;江南忙着种晚季冬小麦,移栽油菜;另一方面,华南是在初冬种植小麦的最佳时间。此时,水分条件的好坏与作物的幼苗生长和越冬密切相关。在华北、黄淮地区,当日平均气温降至4℃左右,田间土壤夜间结冰,白天消失时,一定要抓住时机,浇灌小麦、蔬菜、果园冬季水,补充土壤水分,改善田间小气候环境,防止“旱助寒”,减少和避免冻害的发生。在江南、华南地区,及时打开田间“高产沟”,做好清理排水工作,是防止冬季涝灾、冻害的重要措施。此外,入冬后,空气普遍干燥,土壤含水量减少,林区的防火工作应提上重要日程。
立冬习俗:
立冬和立春、长夏、立秋一起,是古代社会的重要节日。我国过去是一个农耕社会。工作了一年的人们应该在初冬的这一天休息一下,奖励他们的家人一年来的辛勤工作。有句话说“立冬填冬,口空”是最好的比喻。古时候,这一天天子有出门迎冬之礼,赐大臣冬衣,怜孤。后世大体如此。鲁《春秋》:“是月,以立冬为例。立冬三日,太师之子曰:“立冬一日,圣德在水。”天子是翟。立冬之日,天子亲自带领三公九卿大夫在北郊迎冬。尽管如此,这仍然是一个奖励死亡和照顾孤独者的问题。高:“那些为了国家安全而牺牲的祖先将会得到他们后代的奖赏;如果有孤儿,可怜可怜他们吧。”《崔晋报·古今注》:“汉文帝,冬施宫人,以袄为衣。”还有,“大帽子就是百搭服,魏文帝官员冬天经常戴,叫保暖帽。”
在饮食习俗方面,立冬有吃南瓜和饺子的习俗。当我在初冬的时候,在市场上很难买到南瓜。这种南瓜是夏天买的,存放在小屋或者窗台上。经过长时间的糖化,制成饺子馅。味道和夏天的大白菜、南瓜馅不一样,需要蘸醋和烂蒜一起吃,味道才不一样。为什么立冬吃饺子?因为我国以农为国,非常重视二十四节气,“节”是植被新的增长点。秋收冬储,这一天,为了改善我们的生活,我们选择了“好吃不过饺子”。同时,在古代,瓜被认为是强壮的,所以《礼记》中有“吃瓜也是先祭”的说法。冬天的至日,中国古代有“冬季至日节”的习俗。冬天的至日也被称为“庆祝新年”。百官迎接皇帝,百姓相互拜祭,举行宴会。普通人吃馄饨,象征着打破混乱的世界,迎接新的生活。
在中国南方,人们在初冬喜欢吃一些鸡肉、鸭肉和鱼。立冬的这一天,台湾省,婚丧嫁娶,一家羊肉炉、姜母鸭等冬季进补的餐厅,就在街头。很多家庭还会炖麻油鸡、四物鸡补充能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