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节香包的由来?

追溯香囊的起源,早在先秦时期,妇女就在头上佩戴由五根线制成的饰物。南北朝时发展为香囊,到了唐代,出现了装满香料的香丸。香包的主要原料是雄黄、艾叶、熏草等。,而且它们的功能在古代就被神化了,就像《神书》里哪吒的红肚皮一样,有除恶务尽的功效。

五月俗称毒月,但荆楚旧事时有记载,也有记载端午节时将艾草剪成老虎的形状,或剪布做成小老虎,以避开一些有毒的东西。此外,在上述习俗中记载,将五色线系在小孩手臂上,可使其长命百岁,称之为长寿。

慢慢地,这两种习俗逐渐合二为一,演变成一个装着艾草、雄黄和檀香粉以及混合香料的小布袋,供孩子们悬挂,防止毒虫的侵扰,具有避邪避邪的作用,成为救命和吉祥的象征。因此香囊的地位是确定的。

香包的传承意义:

1.过去,妇女们会为她们的孩子和爱人缝制香囊,让他们在外出时随身携带。一方面,他们祝他们一路平安;另一方面提醒他们,老家门口还有人等着,要他们尽快返回。

2.如今随着医学的发展,香囊避邪的功能已经消失了。而且在工商社会,人们生活紧张,职业女性越来越多。所以每年端午节前后,市场上会有大量制作的香包出售,虽然图案也绣得很漂亮,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情趣和温暖。

人民网-端午节给孩子绑彩绳、戴香包?你知道起源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