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二十四节气是怎么算出来的?
我们现在普遍知道的是,太阳和地球一直在不停地公转和自转。地球围绕太阳运行的轨道通常称为黄道,二十四节气是根据太阳在黄道上的位置划分的。首先,太阳直射赤道时,定为“黄河经度零度”,即春分。从这里开始,每前进15度为一个节气,依次从春分向下延伸,清明、谷雨、长夏等等。运行一周后将回到春分,春分是一个360度的回归年,所以分为24个节气。二十四节气其实是一个“时刻”,而不是一个“日子”。在地球公转和自转过程中,由于地球自转轴相对于共轴有23.5度的倾角,太阳的仰角在夏季中午较高,冬季较低,影响了一年四季的温度和季节。为了让我们的祖先了解寒夏的气候变化,决定农耕的进度或作为日常生活的参考,古代历史学家规定,从冬季至日到次年冬季至日的回归年时间要分成十二等份,称为中气;那么,中性气的两等份称为节气,是二十四节气的来源,这个节气的提法叫做“平气法”。然而,由于地球绕太阳运行的轨道是椭圆形的。靠近太阳时,地球公转速度较快,远离时则较慢。对于当时制作这个历法的中原地区来说,有些节气不能反映真实的气候。所以从清朝开始,春分就被定为0度,太阳每在黄道上运行15度,就被定为一个节气或节气。现在节气和节气统称为“节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