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个月有可能有飞跃吗?
闰月的出现与节气有关。古代的阴历计算和今天的阳历计算是不一样的。农历年的天数会比太阳年少10天,容易混淆节气,所以古人发明了闰月来维持节气的稳定。
至于先过哪一关,没有明确的规定。一般是第一种。像之前的润月,如果遇到节日,那就是第一个。
扩展数据:
农历年中月份是以农历正月29.5306天的长度为基准,所以大月是30天,小月是29天。为了保证每个月的第一天(初一)一定是新月,大小月份的安排不是固定的,需要通过严格的观察和计算来确定。所以阴历中连续两个月大或小是很常见的,甚至出现过罕见的例外,比如1990中的3、4月小,9、10、11、12月连续四个月大。
那么多长时间加一次闰月呢?最好的办法是求回归年天数和太阴月天数的最小公倍数:我们希望m个回归年的天数等于n个太阴月的天数,即应该有一个等式:m×365.2422= n×29.5306?
在这个方程中,我们不能直接求出m和n,但我们可以求出它们的比例:
这个比值的近似值是:在这些分数中,分子代表回归年数,分母代表月亮数。
例如,第六个分数表示必须给19回归年加上7个闰月。19回归年加7个闰月的结果对比:19回归年= 19×365.2422 = 6939.6438+08(天)。
一个太阴月有29.5306天,235个月= 235× 29.5306 = 6939.338+00(天)。
19回归年加上7个闰月后,矛盾才消除:
6939.6910-6939.6438+08 = 0.0892(天)——也就是2小时9分多,足够准确。
因此,农历采用了19加7闰月的方法,即“19年7闰法”,很好地协调了回归年和太阴年,使农历的元旦(春节)始终保持在冬末春初。
古人把235个新月称为“闰周”。阴历放置闰的方法,可以使阴历年的平均长度接近回归年,阴历中的月亮具有鲜明的月相特征,保持了阳历和阴历两者之最的特点。
百度百科-闰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