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月一鬼节(十月一不只是鬼节)
这是一个喜庆的月份。事实上,这个月有很多节日。
兵马俑军队
这一天是秦朝元年。
秦朝以这一天为新年,十月初一为次年。因为十月是海之月,五行属水,秦被称为水德(因为周朝是火德,水压倒火,所以秦朝以水德自居),所以秦人在大年初一庆祝新年。
汉朝初年,延续了这个习惯。那是十月的新年。直到汉武帝时,历法才改为银月(即一月)来庆祝新年。但是十月初一放假的习惯还是存在的,正如五礼总考所说。
“虽用夏征,但自朔至十月朔,每月仍可享会”,“盖汉仪,诸侯王伟朝在正月,官至每月正朝,以十月为一年之始,故亦有享会之礼”
就像我们现在保留过去的习俗一样。之所以保留这个习俗,和祭祀有很大关系。《礼记》上说,这个月,会有大祭祀。
东汉郑玄在评论《礼记》时说:
“十月农活干完,天帝和大臣们在商院饮酒,用牙齿大口大口地喝。不要对他,他的仪式会死去。今天给孩子办婚礼,县城换成了农村的喝酒仪式。据说有个祭祀的尸体。”
也就是说,十月农田丰收时,皇帝、王公、诸侯在国子监饮酒庆祝,但到汉代,这种习俗已不复存在,取而代之的是、项饮酒的仪式。虽然没有以前那么正式了,但是我们还是有坐在一起吃饭喝酒的习惯。
这一天的主食是小米,也就是小米做的米饭配肉羹。小米要用新小米,就是尝新五谷。
明朝朱元璋说,冬天发历书有点晚,十月初一发历比较好。他要求有关部门在九月初编纂一部历书,并在十月初一日颁布。清朝沿袭这一制度,在十月初一颁布历法。可见这一天,虽然不是过了年,但过年的因素依然存在。
十月的第一天,后来演变成服装节。
原来诗经上说“七月火满,九月送衣。”7月份气温开始下降,9月份就要准备冬装了。唐代诗人李白曾写道:“一轮明月高悬京城,万锤百炼。”据说家里的老婆给出征的战士准备冬衣。
祭祖仪式
在宋朝,皇帝也给士兵发衣服。原来五代的时候都是给单衣的。赵匡胤当了皇帝,觉得天冷了,应该给棉衣,就改成了棉袄。后来,在宋太宗,它被改成了锦缎长袍,而且衣服变得越来越好。可能是因为气候变化,这个九月服奖到了宋代就变成了十月服奖。
活着的人需要衣服,古人还关心死去的亲人,给他们衣服穿。宋代有在十月初一祭拜陵墓的习俗。据《东京梦之书》记载,九月,首都“卖鬼衣,卖靴卖鞋,卖席卖帽,十月初一烧戏”。就因为10月初一要烧,9月下旬开始卖,就成了一个产业。
烧纸钱
南宋时,也是如此。十月初一,上至皇族贵族,下至货郎小卒的人,都会扫墓烧寒衣,免得把亲人冻在另一个世界。
这一习俗影响深远,至今已成为三大鬼节之一(另外两个是寒食节和中元节)。
这一天也被称为开炉节。
“开炉”一词,原是道家炼丹之词。张有诗曰:“赫克金丹一日毕,黄芽不离水银坑。虽未三周,开炉已明。”是关于一个炼金术士的。但是道教并没有把这个活动变成节日,而是佛教把炉子变成了节日。
这是因为宋代佛教规定十月初一可以开炉取暖。《岁时杂记》说,在这一天,东京各大寺院不仅要开炉取暖,还要举行活动和仪式,等等。热闹的气势可想而知。
很多和尚激动得写诗,比如“今天是十月一日,今天开炉”——多么直白。再比如“开了炉就是现在,暖气叫曹”——暖气开了,这种舒服劲只有北方的朋友才懂。
这种习惯也影响了百姓,很多人把这一天当做开炉取暖的日子。比如范成大在这一天写了三首诗《十月朔开炉诗》,诗中说“今日石虎开炉,俗人如陆晶”——今日开炉取暖,这俗人感觉像是出家人。
当然,在假期里,不要只是写诗,还是要吃点好的。本来新月是要庆祝丰收的,要做好吃的,祭祀祖先,也要做好吃的。既然是开炉节,就要做一顿好吃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