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季至日的意义和象征是什么?
夏季至日的意义和象征是什么?夏季至日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10个。打架是指下午。太阳经度是90度。公历6月21-22。夏季的至日是太阳北移的转折点。夏季至日过后,太阳的直射点开始从北回归线(北纬23° 26 ')南移。对于我国北回归线以北的地区,夏季至日过后,正午太阳的高度开始逐日降低。对于我国北回归线以南地区,夏季至日后,太阳直接返回南方后,正午太阳高度开始逐日降低。
夏季至日时间
夏季的至日是一年中白昼最长的时候,也就是我们地理上所说的“长日短夜”的时间。夏季至日也是二十四节气中最早的一个节气。每年阳历的6月21或22日是夏季至日。
2022年夏季至日的开始时间是:
2022年6月21,17:13:40,农历5月23日星期二。
2022年至日夏季的终点是:
2022年7月7日10:37:49,农历五月二十四,星期三。
夏日至日的寓意
这意味着炎热的夏天即将到来。据《遵宪抄本》记载:“太阳北抵,昼长,影短,故称夏至日。往好里说,是极好的。”也就是说,夏季至日的名称只代表节气中夏季至日的那一天,预示着炎热的夏季即将到来。
夏季的至日在五月中旬。夏天是最大的,最极端的,万物在这里生长繁盛到极致,太阳也是最极端的,所以它是一年中黑夜最短,白昼最长的,是接近极致的白夜,是一年中最有诗意的一天。
夏季至日,也称为“夏季节”和“夏季至日节”。在古代的夏季至日,人们通过向神献祭来祈求灾难和繁荣。夏季至日期间,我国大部分地区气温高,日照充足,农作物生长迅速,生理生态需水量较多。这时的降水对农业产量影响很大,有“夏季至日雨滴价值千万”的说法。
气象变化
温度和降水
夏季至日过后,虽然太阳的直射点开始从北回归线南移,北半球的白昼开始逐渐变短,但气温还会持续上升一段时间,因为太阳辐射到地面的热量仍然多于地面辐射到空气的热量,所以有夏季至日不太热的说法。俗话说“大热天在三伏天”,真正的大热天是公历7月中旬到8月中旬。
夏季至日阳光直射地面的位置达到一年中的最北端,北半球各地白昼时间达到全年最长。这一时期我国大部分地区气温较高,日照充足,农作物生长迅速,生理生态需水量较多。夏季至日过后,地面受热强烈,空气对流强烈,午后到傍晚往往容易形成雷暴。这种热雷雨忽来忽去,降雨范围小。人们称之为“夏雨分田”。
“夏季至日”是仲夏的起点。虽然还没到一年中最热的一天,但离“降”也不远了。从“盛夏”开始,经过三个“三更天”,就进入了一年中最热的三伏天,所谓“盛夏三更几个头都掉了”高温、高湿和偶尔的雷暴是夏季至日后的天气特征。
“挺直腰杆,没有阴影”
在夏季至日的一天,太阳几乎直射到北回归线,而且绝对(几乎)直射到中午。在北回归线附近的地区,会出现“站着没有影子”的奇观。“站着没有影子”的现象只存在于北回归线以南的地区,一年中有两次太阳垂直照射在地面上。中国大陆目前有五个北回归线标志,分别位于广东的汕头、从化、封开,广西的桂平,云南的墨江。
位于广东省北回归线以南的湛江、茂名、阳江、云浮、肇庆、江门、佛山、中山、珠海、深圳、东莞、惠州、汕尾,一年有两次可以看到站着没有影子。居住在北回归线及其以南附近地区的人们,可以在夏季至日前后几天的中午,在阳光下立起一根杆子,观察“立竿见影”如何变成“无影无踪”。
对流天气
夏季至日过后,地面受热强烈,空气对流强烈,午后到傍晚往往容易形成雷暴。这种热雷雨忽来忽去,降雨范围小。人们称之为“夏雨分田”。唐代诗人刘禹锡巧妙地利用这种天气写下了著名的诗句“东升西落,路有晴而晴。”对流天气带来的强降水并不都像诗中描述的那么美好,往往还会带来局部的灾害。
雷阵雨日
夏季至日期间,我国大部分地区气温高,日照充足,农作物生长迅速,生理生态需水量较多。这时的降水对农业产量影响很大,有“夏季至日雨滴价值千万”的说法。此时长江中下游地区的降水一般能满足作物生长的需要。
夏季至日过后,地面受热强烈,空气对流强烈,容易形成雷暴。这种热雷雨忽来忽去,降雨范围小。部分地区可能出现暴雨天气,容易引发洪涝灾害,甚至威胁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应该注意加强防洪。
江淮梅雨
夏季至日季节是江淮地区的“梅雨”季节。此时正是江南李子的黄熟期。空气非常潮湿,冷暖气团在这里交汇形成低压槽,导致阴雨天气。这种天气,器皿发霉,人体感觉不舒服。有的蚊子繁殖快,有的肠道细菌容易滋生。此时要注意饮水卫生,尽量不吃生冷食物,防止传染病的发生和传播。
高温桑拿
和冬天的至日一样,夏天的至日也是一个反映四季变化的节气。夏季至日过后,虽然太阳的直射点逐渐南移,但北半球的白昼却一天天变短,黑夜一天天变长。但由于太阳辐射到地面的热量仍然多于地面辐射到空气的热量,未来气温还会继续上升,所以有夏季至日不太热的说法。
夏季的至日意味着炎热的天气正式开始,然后越来越热,所以民间有一种说法,夏天的至日不太热。夏季至日后,虽然太阳的直射点逐渐南移,北半球大部分地区白天变短,黑夜变长,但太阳辐射到地面的热量仍然多于地面辐射到空气中的热量,因此未来气温将继续上升。
物候现象
在中国古代的一些文学作品中,小蛮分为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鹿角解,意思是鹿的角向前,所以属于阳,认为夏季上开始脱落的是正鹿角,而密为阴,所以在冬季上脱落(密与鲁同属一族,但古人认为两者都属于阴阳)。当蝉开始歌唱时,这意味着夏季至日结束后,雄性蝉将振翅歌唱。半夏生于第三季,意思是半夏是喜阴的草本植物,因生于盛夏的沼泽或水田中而得名。可以看到,在炎热的盛夏,一些喜阴的生物开始出现,而喜阳的生物开始衰落。
夏天的至日是最热的时候吗?
不,三伏天最热。
为什么三伏天很热?
倒伏后地表湿度变大,每天吸收的热量多了,散发的热量却少了,地表的热量就积累起来了。所以一天比一天热,进入三伏天,地面的积热达到顶峰,天气最热。此外,夏季雨水多,空气湿度大,水的热容量远大于干燥的空气,也是天气闷热的重要原因。7、8月副热带高压加剧。在副热带高压的控制下,高压内部的下降气流使天气晴转多云,有利于阳光照射,地面辐射升温,天气更加炎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