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天的习俗
清明是夏历二十四节气之一。《历书》:“春分后十五日,斗指丁,为清明之用,时万物清净明,盖时万物清净明,故名。”据说清明节的起源始于古代皇帝和将军的“扫墓”仪式,后来人们纷纷效仿,在这一天祭祖扫墓成为中华民族的固定习俗。由于我国广大地区有祭祖、扫墓、登山的习俗,逐渐演变成中国人以扫墓、祭拜的方式纪念祖先的传统节日。仲春和春末之交,一般是冬季至日后65,438+006天,寒食节的后一天。扫墓活动可以在节前节后持续十天左右。
清明节的习俗在中国南方和北方的规模和方式是不同的。一般来说,北方人对墓葬的敬意很重;南方人经常借此机会郊游。【来源请求】还有穿柳枝、放风筝、拾柴、画鸡蛋、斗鸡、荡秋千等活动。这一习俗在白族、苗族、蒙古族、纳西族等少数民族中也很流行。清明节也是越南、韩国等地的重要节日。
因为清明节是以节气为基础的,所以清明是中国为数不多的与西历大体一致的传统节日之一。清明节是香港、台湾省等地唯一依靠节气的节日。中国国务院宣布,清明节等传统节日将在2008年被列为公共假日。
端午节
端午节在每年农历五月初五举行,也称为端阳节、午节、五月节、五日节、艾节、端午节、午节、夏节。它原本是一个在夏天驱除瘟疫的节日,但后来楚国诗人屈原在端午节投河自尽,成为纪念屈原的节日,与春节、中秋节属于中国最重要的传统节日。
一般认为,端午节是为了纪念楚国诗人屈原,他于五月初五在汨罗江自杀。但在此之前已经流传了很多民间的端午节习俗,很多都有驱疫避疫的成分。因此,有人推测端午节源于避邪日(即农历五月,因盛夏瘟疫流行而得名)的禁忌。
《荆楚年谱》是北朝梁肖时期宗固所著的一部介绍中国古代荆楚地区季节和风景故事的书。书中第30节记载:“按五月五日,屈原投汨罗日,伤其死处,故令舟救之...曹娥韩丹春题云,五月五日迎吴郡...也是吴栋的风俗,是子虚的事,不是屈平的事。”认为端午节赛龙舟是为了迎接伍子胥,伍子胥在当时被视为河神,与屈原无关。
另一种说法,学者闻一多指出,端午节最重要的两项活动——赛跑和吃粽子——都与龙有关(见《端午考》),这可能是祭祀图腾的习俗。相传古代中国南方(大概在今天的浙江、上海一带)有一个少数民族自认为是龙的传人,在每年的五月初五举行图腾仪式,以求来年风调雨顺,五谷丰登。他们用树叶或竹子把食物包起来,扔进河里。后来,他们也在这一天乘独木舟拜访亲戚和朋友。高兴的时候就即兴举行独木舟比赛,逐渐演变成今天庆祝端午节的习俗。
母亲节
母亲节是感谢你母亲的日子。在美国、加拿大和其他一些国家,每年五月的第二个星期天是母亲节。在其他一些国家,日期是不同的(见#世界各国和地区的母亲节日期)。母亲们通常在这一天收到礼物。康乃馨被认为是献给母亲的花。
节日起源于古希腊。在这一天,古希腊人向希腊众神之母赫拉致敬。后来,在17世纪中叶,节日传到了英国。在这一天,外出的年轻人会回家,给他们的母亲一些小礼物。
现代母亲节起源于美国,由安娜·贾维斯(1864-1948)发起。她终身未婚,一直和母亲住在一起。安娜·贾维斯的母亲心地善良,富有同情心。她提议设立纪念日,纪念那些默默无闻做出贡献的母亲们,但她在这个愿望实现之前就去世了。她的女儿安娜·贾维斯(anna jarvis)开始在1907举行活动,并申请将母亲节定为法定假日。该节日于5月1908日在西弗吉尼亚州和宾夕法尼亚州正式开始。1913年,美国国会决定将每年5月的第二个星期天定为法定母亲节,并规定每个家庭都要在这一天悬挂国旗,以示对母亲的尊重。安娜·贾维斯的母亲最喜欢的康乃馨成为了母亲节的象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