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是怎么确定二十四节气的?

古人是怎么确定二十四节气的?地球每年绕太阳旋转一周,每24小时自转一周。地球自转的轨道与赤道不一致,保持一定的斜度,太阳直射地球的位置也不一样。古人根据太阳的照射量来测量每天被太阳照射的物体的影子长度。这种测量方法称为高度计阴影测量。一根杆子垂直于地面,然后观察测量中午影子的长度。因为季节不同,中午太阳的高度也不一样。当太阳直射北纬23.5度时,最短的影子是夏季至日;当太阳直射南纬23.5度时,最长的影子是冬季的至日。两个冬至或夏至的时间间隔为一个回归年,分为24等份,然后根据气候特点给每个点起一个名字。

古代人对时间的认识是通过东宫、黑龙、位于其中心的大火星等标准星象的运行变化来实现的。通过观察自然界万物的变化周期,确定了二十四节气运行速率和周期。当古人摆脱了原始的采集狩猎经济,以人工栽培农业的方式为氏族提供有保障的食物来源时,一年中真正适合播种和收获的时间非常有限,有时甚至只有几天,因此了解和掌握时间——农时至关重要。当时还没有钟表和历法,所以古人通过观察图像和计时的活动来完成对时空的规划,也就是通过了解恒星的运行周期来建立时间周期。

最早的时候,古人靠天吃饭,从灌溉到收获。通过古人不断的观察和总结,他们研究了二十四节气。当时的20节气就是为了帮助他们知道什么时候该做什么事情!为了不耽误农时,在我国古代春秋时期,估计一年四季为365.25天。细分中,根据节气发明了24个节日,365,25分为24等份。这种安排下的农业经济非常高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