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球的历史
地球仪是地球的微缩模型。地球仪上没有长度、面积、方向、形状的变形,所以从地球仪上观察各种场景之间的关系是整体的,几乎是正确的。地球是一颗运动的恒星。由于它绕太阳自转和斜公转,形成了各种自然现象。用地球仪作为教具来解释这些自然现象,直观易懂,所以地球是中小学地理教学中必不可少的教具。学校常用的地球仪是直径约30厘米,地轴倾角约23° 27 '并绕轴旋转的地球仪。为了满足教学的需要,地球仪有以下几种类型:(1)带经纬度网格的地球仪,它的球面上只有经纬度网格和度数注记。(2)行政地球仪,一种表面光滑的球体,代表行政区划。(3)地貌地球仪是具有光滑球面的地球仪,代表自然特征。(4)地形地球仪是地形的模型,球面是起伏的。
2.世界上最大的地球仪有多大?存在于圣彼得堡罗蒙诺索夫博物馆塔内的戈托普地球仪,一直被世人誉为不可多得的艺术品。它陈列在颐和园的御花园里,成为彼得大帝引以为傲的三宝之一。它集成了一个地球仪和一个天象仪(地球仪是外面的地球仪,里面的小天象仪)。它是迄今为止世界上最大的地球仪(直径3.1 m,表面积30多平方米),也是世界上最早的天文馆之一(建于1664年)。其精美的设计和离奇的历史也是世界罕见的。现在修复工作即将完成,记者有幸在附近。即使是第一批从内部看到这件稀世珍宝的游客。我们可能会成为最后一个从球体内部看到球的观众,因为密封的玻璃罩将很快被添加到球体上,以帮助保护它。那时,人们只能用虚拟现实技术参观球体。
3.地球仪的历史世界上最早的地球仪是由德国航海家和地理学家贝海姆于1492年发明制作的,它一直保存在纽伦堡博物馆。
1480年,贝海姆(1459 ~1507)第一次以佛兰德商人的身份访问葡萄牙时,自称是纽伦堡天文学家米勒的学生,于是成为约翰二世的航海顾问。当时,航海家用星盘测量太阳、月亮和星星的高度来计算时间和纬度。
用黄铜代替木制星盘可能是他发起的。他可能和D Kao (1485 ~1486)一起航行到了非洲西海岸。
1490年回到纽伦堡后,在画家格洛肯·东的协助下,开始绘制自己设计的地球仪,于1492年完成。他当时画的世界地形是不准确的,过时的。在这个地球仪上,印度洋是一个东西延伸的海洋,尤其是非洲西海岸,错误的数量实在惊人。
然而有趣的是,他在发现北美前夕绘制的地球仪,为当时的人们提供了一些有益的地理观念。这个地球仪是地球的微缩模型。地球仪上没有长度、面积、方向、形状的变形,所以从地球仪上观察各种场景之间的关系是整体的,几乎是正确的。
地球是一颗运动的恒星。由于它绕太阳自转和斜公转,形成了各种自然现象。用地球仪作为教具来解释这些自然现象,直观易懂,所以地球是中小学地理教学中必不可少的教具。学校常用的地球仪是直径约30厘米,地轴倾角约23° 27 '并绕轴旋转的地球仪。
为了满足教学的需要,地球仪有以下几种类型:(1)带经纬度网格的地球仪,它的球面上只有经纬度网格和度数注记。(2)行政地球仪,一种表面光滑的球体,代表行政区划。
(3)地貌地球仪是具有光滑球面的地球仪,代表自然特征。(4)地形地球仪是地形的模型,球面是起伏的。
4.地球仪的主要作用和历史地位为了便于了解地球,人们模仿地球的形状,制作了一个地球的模型——地球仪。地球仪上没有长度、面积、方向、形状的变形,所以从地球仪上观察各种场景之间的关系是整体的,几乎是正确的。
按目的分类
按用途分类的地球仪有以下几种:(1)有经纬网的地球仪,它的球面上只有经纬网和度数注记,也叫经纬仪。(2)行政地球仪,一种表面光滑的球体,代表行政区划。(3)地形地球仪是表示地形的模型,球面分为平面和立体隆起两种。(4)只表示大陆板块和海洋分布的示意地球仪,常用于装饰性物品。
按产品材料和功能分类
根据产品材质和功能,有纸质地球仪、塑料地球仪、树脂地球仪、石头地球仪、金属地球仪、实木地球仪、磁悬浮地球仪、古典工艺地球仪、电子点读语音地球仪等等。
目前,中国对地球仪的出版发行实行行政许可管理。国家测绘部门负责对地球仪的地图内容进行审核,审核合格并发放地图批准文号;国家新闻出版署负责管理地球仪出版发行所需的国际标准书号。中国出版的地球仪有1600多种款式和规格。
地球上其实是有昼夜变化的,但是地球上没有这些信息。日出和日落的时间只能由天文台测量或询问。天文地球仪给出了这些信息,你可以在酒店、家里或者办公室了解到。以前节气(季节)是日历给的。天文地球仪不仅给出了节气(季节),还给出相应地区的日出日落时间和昼夜长短,还给出太阳直射点的纬度。极端昼夜地区只有在学地理或者夏天去高纬度旅游的时候才被提到。天文地球仪可以随时给出极端昼夜地区的信息,对于旅游业空前发展的今天,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人们在去高纬度地区旅行之前,都知道极端昼夜地区的情况。在过去,太阳的直射点只有北回归线和南方之间的人才能体验到。广州还有一座从太阳到北回归线的测量楼。有了天球仪,人们可以通过它了解太阳直射点的意义。它位于日照区的中心,它的纬度变化可以反映日照区的纬度移动,显示节气(季节)。当地时间、世界时、时差等。,以前显示器只挂很多钟,用钟指示的时间标注城市。要显示像这样多的城市挂了多少钟太复杂了,所以只给出几个城市的当地时间往往是不完整的。地图上还有挂钟,会占很大面积。天球仪可以给出世界各地的当地时间、世界时、时差等信息,而且是根据时间的定义(太阳中心连续两次凌日的间隔时间)给出的,形象生动。同时给出了产生各种天文信息的时间,既使人们获得了时间信息,又增长了见识。至于地球日照区的图像,以前人们并不知道。天文地球仪可以模拟它们的图像。人们可以从各个角度欣赏大自然的美,激发你对空间的想象。天文地球仪是一个全新的产品,它的使用功能需要进一步开发,它会有更多的用途。
5.地球运动的历史有趣的谈论人们对地球形状的理解。现在人们对地球的形状有了清晰的认识:地球不是一个规则的球体,而是一个两极略扁、赤道略鼓的不规则球体。但这种正确的认识是花了很长时间的。在中国,早在两千多年前的周朝,就有“天圆如盖,地方如棋”之说。随着生产技术的发展,人类活动的扩大,各种知识的积累,人们终于发现有些客观现象是无法用早期直观简单的概念来解释的。实践迫使人们修正了原来的错误观念,于是有人提出了拱地说。这就产生了“浑天理论”。汉代著名科学家张衡在《浑天仪笔记》中写道:“浑天仪如鸡,天体圆如弹丸,地黄如鸡,内孤大小。天上有水,地上裹着天,壳里裹着黄。天地袖手旁观气而浮于水。”公元前3世纪,球形地球的概念就已经出现,但毕竟没有直接证据,所以人们并没有形成关于它的* * *知识。直到1519 ~1522年,葡萄牙人麦哲伦率领的船队完成了环球航行,进一步证实了地球确实是一个球体。从此,人们把我们居住的“地球”称为“地球”。麦哲伦环球航行的实现,是人类最终证明地球是一个大球的里程碑。当时的西班牙国王送给航海家们最好的礼物,就是一个地球仪,是人类拥有却并不真正被人们认可的多彩地球的模型。上面刻着一句意味深长的题词——“是你先拥抱了我”。地球是球形的,到了16世纪,没什么好争论的了。但是人类对地球形状的认识并没有结束。地球是一个什么样的球体?是* * *体还是椭球体,扁球体还是长球体,规则还是不规则?英国著名物理学家牛顿在20世纪80年代提出了万有引力定律。基于这一理论,他提出地球不可能是一个规则的球体,因为它绕着自己的轴旋转,而只能是一个两极压缩、赤道隆起、像橙子一样的扁平球体。也就是说,地球的半径随着纬度的增加而变短,赤道的半径最长,极点的半径最短。法国天文学家理查尔在南美洲进行天文观测时,发现摆钟只在地面重力作用下摆动,法国巴黎摆动的周期与南美洲不同。他认为这是地面重力不同造成的,然后解释了地面重力的变化。他的推测与牛顿的理论完全一致,Richir正式提出了自己的结论。但当时的巴黎科学院权威无法接受地面重力会发生变化的客观事实。在《地球的形状》中,反对牛顿理论的代表人物是卡西尼父子,他是当时巴黎科学院下属的巴黎天文台的首任台长。他们对巴黎和北方城市敦刻尔克之间的子午线做了非常不准确的弧线测量。他们的测量结果与Richir的结论完全相反。所以伏尔泰在他的文章中说:“关于地球的形状,在伦敦被认为是一个橘子,但在巴黎被想象成一个西瓜。”65438+2008的30年代,关于平地和长地的争论愈演愈烈。巴黎的法国科学院分为两派,理论上支持牛顿扁球理论的人在院内形成了一股强大的力量。为了解决这一争端,法国国王路易十四派出两支探险队再次测量子午线的弧度。一队去了北纬66度的拉普兰,另一队漂洋过海去了南美的秘鲁(南纬2度)。这是18世纪科学史上的一大壮举。南美探险队在工作了10年后回到了巴黎。这一精密的子午线测量结果一公布,就在巴黎科学院和整个科学界引起了轰动,因为他们用事实证明了牛顿的扁球理论是完全正确的。正因如此,伏尔泰幽默地写道:两次探险用最雄辩的事实“最终将两极和卡西尼号一起压制”。应该说是公元前3世纪的希腊地理学家厄拉多塞第一个计算出了地球的大小。他成功地用三角测量法测出了阿斯旺和亚历山大之间的子午线长度,计算出地球的周长约为25万希腊英里(3.96万公里),与实际长度只差340公里,这在2000多年前确实是了不起的。20世纪50年代以后,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为大地测量学开辟了许多途径。高精度的微波测距、激光测距,特别是卫星发射,加上计算机的应用和国际合作,使人们能够精确测量地球的大小和形状。通过实际测量和分析,最终得到确切的数据:地球平均赤道半径为6738.14 km,极半径为6356.76 km,赤道周长和子午线周长分别为40075 km和39941 km。调查还发现,北极高约18.9米,南极低24~30米。看起来地球的形状像一个梨:它的赤道部分凸起,这是它的“梨体”;北极有点尖,像“梨蒂”;南极有点凹,像“梨肚脐”,整个地球像梨形旋转体,所以人们称之为“梨形地球”。确切地说,地球是一个三轴椭球体。
6.地图的历史
我们的地图历史悠久。随着社会形态的不断发展,地图已经从单一的承载政治、军事功能的工具发展成为人们学习地理、出行的工具,用户也从官员、军事将领发展到普通民众。包含一些简单线条和符号的原始地图出现在大约公元前10,000年到公元前15,000年之间。起初人们用简单的符号来表示事物,后来逐渐产生了文字,于是地图上同时出现了符号和文字。中国的汉字是从象形文字发展而来的,比如四川的汉字是水,山的汉字是由三座山峰组成的,而田字是被分割成小块的陆地。这些古老的图形符号可能是地图上标注的第一批符号。
中国有记载的最古老的地图是4000年前的于霞九鼎。九鼎是当时统治权力的象征。除了在三脚架上投射各种画面外,还有代表山川河流的原始地图。保存最久的地图是河南安阳花园村出土的野猎图和云南沧浪县发现的巨幅岩画村卫图,距今已有3500年历史。现存最早的平面地图是在河北平山县战国时期孙中山都城遗址中发现的《赵宇图》。是墓地设计的平面图,有“宫”、“厅”、“门”等规则图形,也有人物、距离图形,而且雕刻得相当精细,充分说明当时中国的地图制作水平很高。
有人推测地图的起源早于文字。因为原始地图就像一幅画一样,如实地画出了山、路、树,是古代人类外出狩猎和劳动的指南。
我国春秋战国时期的地图已广泛应用于战争和国家管理,秦汉以后损失严重。我国西晋时期就出现了著名的地图专家裴秀。由于政治和军事的需要,裴秀领导并组织编制了18幅龚宇区域图,这是中国乃至全世界有文字记载的最早的历史地图集。裴秀对地图学的主要贡献是,他首先建立了绘制中国古代地图的理论。他总结了我国古代地图绘制的经验,在《龚宇区域图序》中提出了著名的划时代的地图学理论——“六体地图学”,成为我国明代以前地图学理论的基础,影响了清代以前中国的传统地图学,在中国和世界地图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19世纪中叶以前,人们认为地图是“地球表面在平面上的简称”或“地球在平面上的缩影”。这个定义简单,容易被大多数人理解,但不准确,不全面。因为这个定义也适用于其他图像,比如风景油画、风景照片、航拍照片或者卫星照片。它没有完全表达出地图区别于其他图像的特征。
随着地图应用的拓展和地图科学的发展,人们对地图的认识更加深入,对地图的定义也更加准确,即地图是以一定的数学规律为基础,运用地图语言,通过制图和合成来表示地球表面的图形。这个定义概括了地图的三个特征:它有一定的数学规则,它是用地图语言描述的,它是经过制图合成的。地图的这三个基本特征是其他图像、图片、文字不可能同时具备的。
现代社会,地图的种类更加丰富,地图的使用也越来越普遍。我们在日常生活、学习和工作中经常会接触到各种各样的地图。除了常见的纸质地图、专题地图(如塑料立体地图、地球仪)外,还有电子地图、多媒体地图、网络地图等。
传统纸质地图、专题地图、电子地图、多媒体地图、网络地图都是地图的不同形式,它们的地图三个基本特征不会改变。
每张地图都包含大量的地理信息。利用点、线、面的组合,可以形象地表现地形、河流、湖泊、交通线、城镇等有形的事物,也可以表现境界、经纬线、等温线等无形的现象。这些由点、线、面组成的符号的解释就是图例。符号系统和注释构成了地图的独特语言。用地图语言来表示地理事物,比其他语言、文字、代码更直观。
7.地球仪的详细介绍我加分了!
地球仪是地球的微缩模型。地球仪上没有长度、面积、方向、形状的变形,所以从地球仪上观察各种场景之间的关系是整体的,几乎是正确的。
地球仪有以下几种类型:(1)有经纬度网格的地球仪,它的球面上只有经纬度网格和度数注记。(2)行政地球仪,一种表面光滑的球体,代表行政区划。(3)地貌地球仪是具有光滑球面的地球仪,代表自然特征。(4)地形地球仪是地形的模型,球面是起伏的。
具体见:/view/86238。
你是学生,对吗?看看这个。有用吗?是课本知识!
/焦安/上传文件/2005/200512104346847 . do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