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阳节有哪些节日习俗?

重阳节,农历九月初九,与除夕、清明节、中元节并称为中国四大传统祭祖节日。《易经》将“九”定为阳数,九月九,二九为重,故称“重阳”。因为日和月都是九,也叫“重阳节”。

据考证,重阳节始于古代,形成于春秋战国,传播于西汉,兴盛于唐代。现存的关于重阳节的文字记载可以追溯到先秦典籍。魏晋时期,节日气氛越来越浓,文人纷纷吟诵。到了唐代,重阳节被正式定为民间节日,此后多年来一直在清理。

重阳节是一个吉祥的日子。这一天,人们外出欣赏风景,登高远眺,观赏菊花,插遍山茱萸,吃重阳糕,喝菊花酒等。,而且经常全家出门。各地都有各种祈福的习俗。因此,重阳节也被称为山茱萸节,高登节和菊花节。唐代诗人宋文志有诗说:“晚庆三秋,重阳节九天。”可见唐代重阳节是非常盛大的。重阳节有哪些习俗?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向天地献祭来庆祝丰收

农历九月,大地金黄,万物富足。人们在重阳节祭天、祭地、祭祖,以感恩今年的丰收。同时,我也祈祷来年风调雨顺,丰收。

攀登高峰

重阳节登高的习俗由来已久。古人对山既崇敬又崇拜。“登高祈福”的习俗早在春秋战国时期就开始流行。还有一种说法是,全家人都要尽可能往高处走,才能健康安全的远离瘟疫。重阳节过后,天气变冷,植物开始枯萎。所以重阳节登山“刺青”对应阳春三月春游。

吃重阳糕

重阳糕又称花糕、菊花糕、五色糕,制作没有确定的方法。重阳节的黎明,孩子们头上顶着一块蛋糕,嘴里念念有词,祝孩子万事如意。这是古人九月做蛋糕的初衷。据说重阳糕要做九层,像宝塔一样,上面有两只小羊,寓意重阳(羊)。有的甚至插一面小红纸旗,就是把山茱萸换成小红纸旗。点燃蜡烛和灯。这是“点灯”和“吃饼”的意思,而不是“攀高”。现在各地仍有各种各样的重阳饼,没有固定的制作方法。

山茱萸

“一个人在异乡人生地不熟,逢年过节都想家人。我远远的就知道哥哥爬哪去了,山茱萸里少了一个人。”唐代诗人王维的这首诗,妇孺皆知,常常勾起游子的思乡之情。诗中还包含了重阳节的信息——爬山插山茱萸。山茱萸是我国著名的中药材,在我国大江南北广泛种植,意义重大。人们认为重阳节插吴茱萸可以辟邪消灾,解决问题。所以,把它绑在胳膊上,或者把山茱萸放在香囊里,戴在头上。

赏菊饮酒。

重阳节又称菊花节,有赏菊的习俗。有诗说:“菊花节起,醉在东里。”农历九月,俗称菊月,举行菊花会,全城的人都去开会赏菊。自古以来,重阳聚会都是饮酒、赏菊、作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