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四节气是农历定的还是阳历定的?
早在春秋战国时期,我国人民就有了南方的至日和北方的至日的概念。随后,人们根据月初日月运行位置与天气、动植物生长等自然现象的关系,将一年分为24等份,并给每个等份取了一个专有名词,这就是二十四节气。到战国末期,节气有八个名称,包括立春、春分、长夏、夏季至日、立秋、春分、立冬和冬季至日。这八个节气是二十四节气中最重要的。这八个节气表明了季节的变化,明确划分了一年的四季。后来《淮南子》这本书出版的时候,二十四节气的名称和现代的一模一样。
其实二十四节气是根据阳历来定义的。即根据太阳在黄道上的位置,将一年分为24等份。也就是说,黄道被分成24等份,每个等份占黄道的15度。因为太阳通过每个等分所需的时间几乎相等,所以每年二十四节气的公历日期大致相同:上半年在6日和21左右,下半年在8日和23日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