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秋节气吃什么传统食物?秋季节气开始时的传统食物。

1.吃茄子:立秋吃茄子的民俗源于明朝的一个传说。传说明朝将军徐达打下元朝首都北平府后,常遇春将军手下的一个士兵从一个农民那里偷了一个哈密瓜。常遇春对士兵的管理非常严格,偷瓜的士兵应该处死。这时候农民出来说,元朝有个习俗,立秋摘瓜不算偷。常遇春听后赦免了士兵。没想到,立秋的摘瓜人一无辜,其他士兵就开始抢瓜。为了奖励士兵,常遇春找到了秋肥的替代品——蔬菜中唯一有肉有肉味的茄子。因此,立秋吃茄子的民俗就流传了下来。

2.立秋是继夏季至日之后的第三个节点。老南京的立秋节气里有“啃秋”的习俗,还有一些很有意思的说法,比如“立秋后十八锅”,意思是立秋后还有很长一段时间的炎热;另外,立秋有男秋和女秋之分,有“男秋凉,女秋热”之说。

3、北京“糊秋肥”吃肉:每年立秋,按照老北京的习俗,吃肉,即“糊秋肥”。在北京一些老字号的肉类专柜前,购买肉制品的顾客会排起长队。一旦到了立秋,虽然天气仍然很热,人们的身体也不再湿漉漉的,毕竟凉爽的秋天来了。于是开始萌发做点好吃的来弥补夏天以来亏空的想法。我应该吃什么?最满意的是炖肉!通过吃炖肉来弥补夏天流失的脂肪,称为“贴秋肥”。

4.山东吃“渣”:在山东莱西,流行立秋吃“渣”,是一种用豆芽和蔬菜做成的小豆腐,有“大人小孩吃了立秋的渣不吐不拉”的说法。这么多的饮食习俗,大多是为了预防痢疾,可见中国工人对秋季腹泻的意识。

5.天津流行秋咬:除了立秋的“糊秋肥”,在天津等地也很流行。人们相信在初秋吃瓜可以避免冬天和第二年春天的腹泻。清代张导的《岁时天津杂记风俗》中有这样的记载:“立秋吃瓜咬秋,可免泻。”在清朝,人们在立秋的前一天在院子里放上甜瓜、蒸熟的茄子和香糯的汤,并在立秋时食用,以清除夏季的热量和避免痢疾。

6.喝“秋水”在四川:在四川东部和西部也流行喝“站立的秋水”,即在立秋的确切时刻,全家人每人喝一杯,据说可以消除夏季积累的热量,秋来也不会胃痛。

7.杭州吃西瓜:江南也有立秋天天吃西瓜的习俗。秋桃过去在杭州很受欢迎。立秋时,大人小孩都要吃秋桃,一人一个,吃完后保留果核。除夕之夜,桃核被扔进炉子里烧成灰烬。人们认为这将拯救瘟疫一年。

8.吃南瓜好:立秋的人都想吃南瓜,被认为是“抢秋肥”的首选。这是因为入秋后,气候干燥,皮肤黏膜中的水分蒸发快,身体容易燥热。南瓜有润燥的作用,同时能给人以饱腹感。人们认为吃南瓜可以为冬天储备能量。当然,南瓜的功效远不止这些。中医认为,南瓜性温味甘,入脾胃经,有补中、消炎止痛、解毒杀虫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