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应该取消清明节吗?
最不文明的是各级政府机关举行的所谓“公祭”。当然,“公祭”的背后,其实是政绩工程和特殊利益在作祟。而且“公祭”的对象往往是当地的神鬼,而不是国家认定的祖先。中国这么大,* * *到底是谁的同一个祖先?真的是一个说不清楚,说不清楚的话题。汉族没有明确的宗教信仰,但很多其他民族还是有自己的宗教信仰。是否祭祖,当然是根据自己的需要。
其次,不文明的表现就是现在的祭祖行为内容非常单调,形式非常“老套”,有的甚至非常野蛮。由于缺少祖先崇拜,我们不得不想出一些多样的形式来渲染这个节日。烧纸钱,放鞭炮,给小姐、宫女扫墓,有的甚至敲锣打鼓举行仪式或道场,闹得沸沸扬扬。
在我的记忆里,小时候的清明节,下着毛毛雨,杜鹃花盛开,家家户户跑上跑下,从一个坟墓串到另一个坟墓。看起来真的很热闹。但是现在,我觉得这种行为很可笑。最主要的原因是每个人都向他们的祖先鞠躬。这与国人“人各自清雪”的心态不谋而合。说明汉文化影响下的中国人没有共同的信仰,缺乏“社会团结”的精神。即使有同村“公祭”与祖先的行为,也大多建立在“同姓”的基础上,是所谓“宗法伦理”的表现,尚未上升到“社会”的层面,所体现的“文明”是不成熟的。
另外,由于清明节的祭祀行为是以“同姓”为基础的,在这一天,不同姓氏的家庭,甚至不同的家庭单位,由于祭祀的形式和对象不同,形成了不同的身份和地位对比关系。这种反差让人觉得这个世界很不平等。有的借此节日炫耀“光宗耀祖”的目的,有的心灰意冷,觉得“祖宗无光”。我小时候生活在农村,所以我很清楚,在熟人社会里,这种心理反差是一种很微妙的东西,很容易导致人与人之间的相互怨恨。
其实中国人并不是真的尊敬祖先,而是通过祭祀祖先来显示自己在现实生活中的能力和地位。而且祭祀中的祈祷不是为了净化灵魂,主要是为了祈求更多的物质利益。所以,今天清明节只有一个节日的样子和形式。在这种形式下,去过清明节的人可能会忘记他们的祖先曾经生活在一起。他们没有意识到,所谓的“祖宗”其实和* * *,是生活在同一个身体下,彼此有血缘关系的祖宗。就像现在活着的人,不应该分的那么清楚。也就是说,我们在内心的信念上应该是平等的。同时,我们可能通过信仰和信念建立起一种社会认同,而不是如此的不同和不同,只能以“同姓”作为狭隘的信仰圈子。
另外,中国人的清明节是一个创造英雄的节日。想想死去的秦桧和岳飞在人间的不同命运,我们就知道了。清明节的这一天,我们去扫墓,但是扫的都是课本上的英雄,不是真正的先人。祖先被过滤掉了,剩下的都是“民族的”而不是“民间的”。试想一下,抗日战争无数亡灵中,有多少是被关注和祭奠的?祖先,无论是“对”、“错”、“有功”、“罪人”,都是祖先,都值得后人铭记。这是我们对待传统的正确态度,否则,就会破坏传统。
如果说清明节还是“寒食节”的最早形式,那么这个节日就具有了“社会同构”的意义,是一种心灵的同构,在物质形态上比清明节更有社会整合的价值。这一点在世界几大宗教中都可以体现出来。人们通过宗教把自己置于同一信仰之下,无论是谁或什么,什么地位和价值,都在这里得到平等和同样的关怀。虽然宗教不可避免地受到世俗的损害,但它至少可以反映人类心灵的相似之处。
所以,我还是坚持一个老观点。节日除了中秋、春节、国庆等大型节日之外,还应尽可能实现地方自治,让它们真正回归民族和传统,赋予它们同样的信仰意义。清明节是一个不应该法定的节日。还是谨慎一点,清明节的内容应该不是祭祖扫墓,全国都是同一天。它不同于中秋节、春节、端午节这三个传统节日。它们是公开的。清明节的统一化和法律化,只能导致人们公共精神的缺失,对祖先和传统的不重视,更多的身份不平等和彼此之间的紧张,甚至更多的公民社会的差异,因为它导致节日内容因形式而异化和空心化,尤其是政府的“公祭”行为危害更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