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课本上闰年和闰月怎么算?

第一,闰年可以分为阳历和阴历。

阳历和阴历闰年的概念不同。我们经常讨论的闰年,其实就是公历的闰年。

阳历中有闰日的一年称为闰年。

农历中有闰月的一年称为闰年。

阳历和阴历闰年不重合,比如阴历1995和2001是闰年,阳历不是。2000年,阳历是闰年,阴历不是。下面是1982-2042的对比。

二、公历闰年的判断

常识是每四年是一个闰年,被四整除的一年是闰年。事实上,并非如此。哪几年是闰年?如何判断闰年?

公历年中,有闰日的一年称为闰年,一般为365天,闰年为366天。因为地球绕太阳一周的周期是365天5小时48分46秒(365,438+09天),也就是回归年,所以公历把一年定为365天。剩下的时间大概是四年,加上固定在二月,所以平年有365天,二月有28天,闰年有366天,二月有29天。每400年有97个闰年。

闰年通常的计算方法:公元历年的年数能被4整除,为闰年;但是能被4整除的年份不一定是闰年,比如1700,1900,就不是闰年。世纪之交的年份,能被100整除但不能被400整除的年份为平年;闰年能被100或400整除。例如,2000年是闰年,而1000和3000年不是闰年。这里有一个闰年计算公式,有兴趣的可以看看。

第三,农历闰月的计算

农历中有闰月的一年称为闰月年,但现在习惯上也称为闰年(所以很容易与公历中的闰年混淆)。一般年份是12个月,354或355天,闰年是13个月,383或384天。

农历没有十三月。根据历法规则,闰月在2月至10月后的同一个月内重复,重复的月份为闰月。例如,四月之后的闰月被称为闰四月。

农历闰年的规律是三年一闰,五年两闰,19七闰。按照农历的规律,主要是根据与农历二十四节气的重合来确定的。通常把只有一个节气的月份(一般是小月)设为闰月来弥补。农历闰月数和正常月份一样,都是29或30天。

农历基本以19为一个周期,对应公历的同一时间。例如,在公历中,2006年5月27日5438+0、5月27日1982和5月27日1963都是闰四月的第五天。

四或二十四节气

汉族地区使用的阴历,又称夏历,是阴阳合璧,以月为相,以太阳为年周期。

节气本质上属于阳历的范畴。二十四节气是以地球绕太阳运行的轨道为基准,以春分为0: 00,分为二十四等份,即立春、雨水、惊蛰、春分、清明、谷雨、长夏、小满、芒种、夏至日、小暑、大暑、立秋、处暑、白露、秋分、寒露、初霜、立冬、小雪、大雪、冬季至日。以上顺序中,奇数简称“节气”,奇数简称“中气”,统称“节气”。现在一般统称为二十四节气。每个月有两个节气,不足的用闰月补充。

二十四节气在中国逐渐建立和完善。夏至至日、冬至至日、春分和秋分是由周代和春秋时期的“土规”测量太阳阴影的方法确定的。秦代《吕春秋》记载的十二节气增加到八个,即立春、春分、长夏、夏季至日、立秋、秋分、立冬和冬季至日。到西汉时,《淮南子·天文训》已经有了完整的二十四节气记录,一直沿用至今。

一般国外只有四个节气,即春分、秋分、冬季至日和夏季至日。仅我国就有24个节气。

五、季节、气候及其关系

在天文学上,一月、二月、三月是春天,四月、五月、六月是夏天,但从实用的角度来看,中国一般认为三月、四月、五月是春天,以此类推。

节气和季节变化的轨迹是一样的。

气象学家不同意闰月导致季节提前的观点,他们认为这主要是全球气候变化造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