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提高小学数学复习课的有效性
首先,更新教师的教学观念:
学生应该是课堂上所有活动的主人,也应该是数学复习课的主人,他们可以成为成功的谈判者。因此,我积极营造轻松和谐的复习课教学环境,营造积极向上的复习课氛围,尊重学生的个性,尊重和理解学生之间的差异,培养和关爱学生的自尊心,实现“在班级中营造一种交心交流的氛围,让孩子把自己的印象、感受、疑惑和疑问带到班级中,展开自由的交谈”。只有考虑到学生的想法、愿望和经验,只有学生参与和帮助,才能设计出高效的数学复习课教案。总之,教师不再是数学复习课上的“霸王”、“讲师”、“供应商”、“评委”,而是复习过程中的组织者、合作者、参与者、促进者,是学生复习过程中的伙伴和朋友。
二、了解复习课的一般程序:
1.这节课复习了哪些内容?哪些知识是我们已经知道的,哪些知识是我们不知道的或者我们还想知道的?
通过提问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问题意识,有利于促进学生积极参与,让学生充分暴露独立思考后掌握知识技能的实际情况,谈谈哪些知识掌握得比较好,哪些知识还有缺陷。然后老师分析哪些知识缺陷属于大部分学生,哪些缺陷属于部分学生或个别学生,缺陷的原因是什么?只有了解学生复习的出发点,才能从实际出发确定复习内容,使复习课有针对性、系统性、全面性。
2.这堂课我们将如何对这些内容进行合作探究式复习?
在课堂上,调动学生运用多种感官,投入轻松的复习活动。这时候学生会对自己的问题或者同学在节目中提出的一些问题(1)比老师直接提出的问题更感兴趣。至此,这群学生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坐在一起讨论问题,各抒己见,各显神通,共同探索。这样就给每一个学生提供了参与合作、交流、探索的机会,让学生在参与中寻求发展。与此同时,学生们合作探索,互相帮助解决简单的问题。这里的关键是引导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分类、整理和总结。比如提炼出最重要的内容,编成复习大纲,编成习题或题型,揭示其内在联系。这样,学生获得的知识不再分散孤立,加深理解,易于记忆。在写提纲、习题或问题的过程中,也锻炼了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学生可以用具体的例子来讲解重要的知识,或者在编题、解题中进行训练,促进综合能力的提高。
3.我们将如何反思评审过程并展示我们的评审结果?
复习告一段落。结束前,让学生回忆自己复习了什么,掌握了什么,是如何掌握的,还存在哪些问题,如何展示自己的复习成果。这样,学生不仅将所学知识有序地储存在“知识库”中,而且培养了探究精神,提高了学习自信心,增加了合作精神,促进了反思能力的培养,加强了自学能力。
在每一个复习程序中,教师考虑学生的需求,尽量创设“谈判”情景、“问题”情景和“合作探究”情景,让师生在每堂课上讨论并商定复习目标、复习内容和复习方法,努力形成这样的复习课结构:全班几十个老师,而不是一个。
第三,力求“保底”,避免“超限”:
既要保证合格率,又要避免过多过强的刺激过程导致的心理烦躁或逆反心理现象。
1.课前制作食物,提高课堂参与率;
由于学困生与普通学生在数学基础知识的掌握和解题方面存在差异,学困生能否积极有效地整理知识和研究问题成为复习课的关键问题。为了调动数学学困生参加复习课的积极性,我们往往把补课工作放在课堂教学之前,变“羊死了以后补”为“防患于未然”。课前找一些学困生,找一些关于下一节复习课的话题,和他们聊聊,对着镜头补补。这样他们在课堂上就可以和普通学生在同一起跑线上复习探索,成功的几率会大大提高,复习的有效性也会得到体现。
2.调整心理状态,引导积极参与。
在平时的复习教学实践中,我们非常注意观察学生的言行,认真研究学生当前的心理状态,及时采取有效措施。比如,对于那些不愿意参加集体活动的学困生,我们要通过朋友的引导和心理疏导来积极引导,让他们在复习中也能以积极的心态参与学习活动。
3.建立求助机制,拓宽求知渠道;
由于知识和经验的限制,学生在复习时经常会遇到很多困难。面对这些困难,我们一般从以下两个方面引导学生科学地向他人求助:
(1)广泛求助。首先,要求学生转变观念,摒弃“一个老师是万能的、全知的、唯一的顾问”的观念,树立“有能力的人就是老师”的观念;其次,要拓展“求助空间”,走出校门求助,主动向家长和高年级学生求助。总之,只要能帮助解决困难的,都是我们帮助的对象,也就是我们的老师。
(2)合理的帮助。学生复习时,教师要积极引导学生向他人求助。但是,在求助时,一定要注意适度、及时、适度:
第一,要适度。对于你遇到的所有困难,你不能向别人求助。只有那些通过个人商议、小组讨论或查阅资料无法解决的困难,才能向他人求助。
二要及时。说到求助,不要不费力就向别人求助,不管有多难,这样更容易造成依赖,不利于健康成长。
第三,适量。求助的时候一定要注意适量,不要把求助作为解决问题的主要方式。否则,虽然最终解决了主题,但我从自己的思考中得到的东西却很少,这就让自主复习成为了“他人复习”的代名词,本末倒置。
4.建构主体参与,提高学习能力;
为了培养和发展学生的研究能力,解放学生的眼、耳、口、手,让多种感官参与复习。我们积极创造条件,通过“看、想、说、做、评”活动,引导学生参与专题复习。
1,看,也就是观察。教师在课前引导学生观察,在课堂上呈现直观的材料,引导学生仔细观察,从而积累丰富的生活经验和直观的表征,为复习提供相对清晰的表征,为提取和组合表征打下良好的基础。
2.思考就是思考。教师在观察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认真思考,分析解决主题的方法,理清思路,明确解决问题的方法。
3.说吧。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让学生在小组内认真交流思想;或者在小组之间交流本小组的研究结晶,让复习思路越来越清晰。
4.动手吧。让学生在思路清晰的基础上,通过分工合作解决研究课题。
5.评论。让学生参与到复习的评价活动中来,让学生在评价别人的时候得到启发和鼓励。同时,公正、客观、合理地评价自己的研究行为。
四、在小学数学复习教学中,可以采用以下六种方法。
(一)预习法:预习法就是让学生自己复习,因为复习课的内容基本上都是学生学过的东西,安排学生预习可以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学生通过预习加深对已有知识的理解,会事半功倍。
(2)整理归纳:整理归纳是指教师在学习课本的基础上,将所学知识按照一定的模式进行分类整理,使之系统连贯,便于学生复习提高。复习“三角形、平行四边形、梯形”时,可以分类归纳如下:
(3)比较法:比较是一种重要的、常用的思维方式。在数学复习课中运用比较法进行复习,可以帮助学生分清知识的联系和区别,有利于他们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比如,在学会比较两个数的倍数关系后,可以用已经学过的两个数的差来比较。对比之下,我们也复习了一下。
(4)讨论法:讨论法便于解决复习中的一些疑难问题,提高复习效果。同时也便于老师及时掌握复习过程中的反馈信息,以便更有效地进行下一步复习。比如在讲授矩形面积后组织复习时,为了让学生进一步理解面积和长度的区别,老师问:两个矩形的周长是否相同,面积是否相同?问题一提出,学生们立即展开讨论,巩固了学生对公式的理解和记忆,明确了长度和面积的区别,解决了作业中的错误。
(5)改题:改题是加深对应用题理解的一种很好的训练方法。利用变题法复习有两个好处:一是进一步加深理解,把握应用题规律;二是加强不同类型应用题的比较,防止知识负迁移。比如复习“求一个数大于一个数”和“求一个数小于一个数”的应用题时,我们把“求一个数大于一个数”的加法应用题改成了“求一个数小于一个数”的减法应用题。学生通过改题,可以发现谁比谁强,谁多谁少,而不是“多”加“少”。
(6)填空法:在平时的学习中,学生难免会有一些差距。教师要通过课堂练习、作业等来掌握这种情况。虽然老师们纠正了一些错误和缺点,但不一定能彻底解决问题。所以对于那些容易混淆的地方,学生在实践中容易出错的地方,要通过复习课来弥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