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节纪念烈士作文不扫墓,但缅怀先烈。
这一次出门和平时很不一样,所以心情不再那么激动,更多的是肃穆和悲伤。
经过一番颠簸,我们来到了烈士陵园。我一走进大门。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块巨大的石碑,生动地描绘了士兵在战场上冲锋陷阵的画面。这让我想起了战争年代,无数革命前辈,为了* * *和国家的诞生,和敌人英勇战斗,许多战士献出了自己年轻的生命。怀着一份深情,我们在老师的带领下慢慢走向宽阔的广场。在“革命前辈永垂不朽”的纪念碑下,我们全体师生举行了隆重的祭扫仪式。从朗诵到宣誓,每一句真挚的话语都代表着我们对革命先烈的无限敬意和怀念。然后,我们绕着墓地中央的圆形烈士墓走了一圈。这里埋葬着24位烈士,有的甚至没有留下姓名。耳边传来深深的哀乐,每个同学的脚步都很轻,生怕吵醒已经“沉睡”的先烈。我们向烈士们献上了自制的小白花。虽然花很小,不精致,但是代表了我们的心。最后,我们来到了历史博物馆,博物馆向我们展示了无数烈士的感人事迹和传记,以及烈士的光荣证书和遗物。虽然他们可能只是普通的士兵,但他们都坚守着自己的岗位,为祖国和人民做出自己的贡献。
正要离开的时候,被门口的一块小石碑吸引住了。上面刻着毛主席亲笔书写的八个大字:“生之伟大,死之光荣。”这不就是对所有死去的革命先辈的描述吗?
走出烈士陵园,我感慨万千。让我们* * *继承先辈的遗志,珍惜眼前的大好时光,好好学习,积极向上,长大后为祖国做出自己的贡献。
●关于清明节的故事●关于清明节的由来●清明节就是那一天●清明节有哪些习俗●清明节有哪些习俗●清明节活动方案●清明节的诗词●清明的由来和由来,诗词●清明节的诗词●小学生清明节活动方案更多关于清明节的文章。
●清明节作文缅怀先烈。●清明节的作文清明节的作文●清明节的游记清明节的作文说清明清明节的作文:对革命烈士事迹的思考●清明节的作文:参观革命烈士陈列馆的感想-扫墓更多关于清明节的作文
延伸阅读:清明节的由来
清明节是中国重要的传统民间节日,是八大重要节日之一:上元、清明、长夏、端午、中原、中秋、冬季至日、除夕。一般来说,它落在公历4月5日,这是中国传统节日的介绍图,但它的节日周期很长,有两种说法:初十前八天和初十后十天,都是近20天的节日。
据说清明节的起源始于古代皇帝和将军的“扫墓”仪式,后来人们纷纷效仿,在这一天祭祖扫墓成为中华民族的固定习俗。本来寒食节和清明节是两个不同的节日。在唐代,扫墓的日子被定为寒食节。寒食节的正确日期是冬季至日后105天,清明节前后。因为两个日期相近,清明节和寒食合并为一天。
坟前祭祖扫墓的习俗在中国起源很早。早在西周时期,人们就非常重视墓葬。东周战国时期的《孟子·齐人篇》也提到了一个被齐国人嘲笑的人。他经常去东郭墓乞求墓中的供品,这表明扫墓在战国时期是非常流行的。到了唐玄宗,我把寒食扫墓定为“五礼”之一。因此,每当清明节到来,“田野和道路上挤满了学者和妇女,肥皂商的仆人和乞丐都得到了父母的坟墓。”(柳宗元《与许敬昭书》)扫墓已成为重要的社会习俗。
春天,天还冷的时候,禁止生火吃冷食,怕一些老弱妇孺受不了冷,为了防止冷食伤害身体,户外活动如远足、郊游、荡秋千、踢足球、打马球、插柳、拔河、斗鸡等。已经决定了,让大家都出来晒晒太阳,锻炼筋骨,增加抵抗力。因此,清明节除了祭祖扫墓,还有各种户外健身活动,使这个节日既有慎终追远的感伤情怀,又融入了欢乐赏春的氛围;既有《你将何去何从》悲伤酸涩的泪点,又有处处鲜活明亮的生动场景。这真是一个非常特别的节日。清明节扫墓是与丧葬习俗相关的节日习俗。据记载,古代“墓非坟”,也就是说只挖坟坑,不建坟丘,所以不记载祭祀。后来,坟墓和坟墓,祭祀扫墓的习俗,有了支撑。秦汉时期,墓葬祭祀已经成为一种不可或缺的祭祀活动。
据汉代《颜延年传》记载,颜虽远在北京千里之外,其家人仍将在清明“归东海坟”。就中国人的祖先崇拜和血缘意识的发展和加强而言,晏延年的行为是合理的。所以古代未纳入规范的墓祭,也纳入五礼:“士家上坟,纳入五礼,是宜的,永远是套路。”有了官方的认可,墓祭之风必然兴盛。
由于清明和寒食的日子接近,寒食是人们禁火扫墓的日子,渐渐地,寒食和清明合二为一,寒食成为清明的别称,也成为清明时期的习俗。清明节不搬烟火,只吃冷食。二十四节气之一。每年4月4日或5、6日,民间习俗在此期间扫墓。
由于我国广大地区有祭祖、扫墓、登山的习俗,逐渐演变成中国人以扫墓、祭拜的方式纪念祖先的传统节日。仲春和春末之交,一般是冬季至日后65,438+006天,寒食节的后一天。扫墓活动可以在节前节后持续十天左右。
有一个关于寒食的传说:相传春秋战国时期,的妃子为了让自己的儿子继承王位,设下毒计杀死太子,申生被迫自杀。申生的弟弟重耳为了躲避天谴而流亡国外。在流亡期间,重耳遭受了屈辱。本来和他一起出去的朝臣,大部分都是陆续出去的。只有几个忠心耿耿的人一直跟着他。其中一个叫介子推。有一次,重耳饿昏了过去。为了救重耳,介子推从自己的腿上割下一块肉,用火烤熟了,给重耳吃。十九年后,重耳回到中国,成为君主,也就是春秋时期著名的五霸之一的晋文公。晋文公上台后,除了介子推之外,对那些与他同甘共苦的朝臣提出了很多赏赐。有人在晋文公面前为介子辩护。晋文公突然想起往事,感到内疚,立即派人要求介子推带朝廷受赏为官。然而,几趟下来,介子推不动了。
晋文公不得不去讨好。然而,当晋文公来到介子推手的房子时,他看到门是关着的。介子推不愿见他,早已背着母亲躲在绵山(今山西介休县东南)。晋文公让他的御林军去搜绵山,但是没有找到。于是,有人出了个主意,说,不如把火烧山放了,三面放火,留下一面,火烧起来介子自己就出来了。晋文公下令提升火烧山。没想到,大火烧了三天三夜。大火扑灭后,介子终究没有被推出来。上山一看,母子俩抱着一棵烧焦的柳树,已经死了。晋文公看着介子推的尸体,哭了一会儿。然后把尸体埋了,发现介子推的后背被一个柳树洞堵住了,好像有东西。我拿出来一看,原来是一条裙子,上面写着一首血淋淋的诗:愿我主永远在清明节。与其陪你当劝谏者,不如当个鬼不见。如果你的主人心里有我,记得我经常自省。
我在酒泉问心无愧,清明节清明节勤。晋文公把带血的书藏在袖子里。然后介子推和他的母亲被埋在烧焦的柳树下。为了纪念介休,晋文公下令将绵山改为“介休山”,并在山上修建祠堂,将火烧山获释的日子定为寒食节,告诉全国每年这一天禁止燃放烟花爆竹,只吃冷食。临走时,他砍了一段烧焦的柳树,在宫里做了一双木屐。他天天看着它,叹息道:“真可惜。”“第一步”是古代人的下属在上级或同级之间互相尊重的称呼,据说就是由此而来。第二年,晋文公带领他的大臣们穿着便衣去远足,以表达敬意和哀悼。走到坟前,我看到死去的老柳树复活了,有成千上万的绿枝,在风中起舞。晋文公看着复活的老柳树,仿佛看到了介子推。他毕恭毕敬地走到他面前,慈爱地捏了一根树枝,编了一个圈,戴在头上。祭祀结束后,晋文公将复活的老柳树命名为“清明节柳树”,并将这一天命名为清明节。
以后,晋文公经常随身带着一本血书作为纪念,鞭策自己掌权。他在清明节努力工作,努力治理好国家。从此晋国人民得以安居乐业,对功勋卓著、不图富贵的介子推十分怀念。在他去世的那天,禁止燃放烟花来纪念他。也是用面粉和枣泥捏成燕子的形状,用柳树串起来,插在门上,召唤他的灵魂。这个东西叫“推燕子”(也叫中介的推)。从那以后,寒食节和清明节成了全国人民的盛大节日。每当有冷食,人们都不生火做饭,只吃冷食。
在北方,人们只吃事先准备好的冷食,如枣糕、麦糕等。南方多是绿球和糯米糖藕。在每个清明节,人们把柳条围成一个圈,在房子的前面和后面放上柳条树枝,以示纪念。清明节的习俗丰富有趣。除了讲究禁火扫墓,还有慢跑、荡秋千、蹴鞠、打马球、插柳等一系列习俗和体育活动。相传这是因为清明节要禁寒食禁火。为了防止冷食冷餐对人的伤害,我们都参加一些体育活动来锻炼身体。所以,这个节日是一个有特色的节日,既有悲伤的泪水去扫墓,也有踏青的欢笑。荡秋千是中国古代清明节的习俗。荡,就是拉皮绳,动。它的历史非常悠久。它最初被称为钱球,后来为了避免禁忌,它被改成了秋千。
在古代,秋千是用树枝做的,并用丝带系住。后来逐渐发展成两根绳子,脚踏的秋千。打秋千不仅能增进健康,还能培养勇气,深受人们特别是孩子的喜爱。Cujuju是一种橡皮球,球皮是皮革做的,球内填充羊毛。蹴鞠就是用脚踢球。这是古代清明节流行的游戏。相传是黄帝发明的,最初的目的是训练武士。徒步也叫春游。古称探春、荀春。三月,清明节,春回大地,大自然处处呈现生机勃勃的景象,正是踏青的好时节。我国民间长期以来一直保持着清明节出游的习惯。清明节植树前后,春日艳阳,春日艳阳,春雨纷飞。种植的苗木成活率高,生长快。因此,中国自古以来就有在清明节植树的习惯。有些人甚至称清明节为植树节。植树的习俗一直流传至今。
1979年,全国人大常委会规定每年的3月12日为我国植树节。这对动员全国各族人民积极开展绿化祖国活动具有重要意义。放风筝也是清明节最受欢迎的活动。清明节期间,人们不仅在白天玩,晚上也玩。晚上在风筝下或稳风拉线上挂一串彩色小灯笼,像闪烁的星星,称为“神灯”。以前有人把风筝放在蓝天上,然后剪断线,让微风把它们送到天涯海角。据说这样可以消除疾病和灾难,给自己带来好运。
来自:两全其美学习网()网址:/portal.php?视图和视图。aid=138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