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坛公园有哪些景点?

地坛又名方泽坛,是北京五大坛中的第二大坛。位于北京市东城区安定门外大街,占地37.4公顷,对应天坛,与雍和宫、夫子庙、国子监隔江相望。那么地坛公园有哪些景点呢?

1,神库。神库建于明朝嘉靖九年(公元1530)。这一小群建筑由四个五开间悬山堂和两个井亭组成。正殿名为“神库”,用来存放迎神的凤阁(载神的轿子)和龙庭(扶神的轿子),是皇帝房间修缮时祭祀神灵的临时场所。东配殿叫“祭祀仓”,是存放祭祀用器具和器皿的储藏室。西配殿被称为“神厨”,是制作祭品和供品的地方。南殿叫“乐器库”,是存放祭祀用乐器和服饰的地方。东井亭和西井亭的设计目的是向方泽潭的曲泽注水,并向厨房供水。南殿和梁静亭建于清乾隆十四年。

2、宰亭。祭祀亭是古代皇家祭祀前宰杀祭祀动物(小牛、貘、羊、鹿)的地方。在祭祀前一天的第一个时刻,这里举行了祭祀仪式。门两边各有一个原井亭。

3.斋宫。斋宫是皇帝祭祀土地时停留的地方。清代顺治、康熙、雍正、乾隆、嘉庆等皇帝曾在此下榻。主楼位于东西两侧,由西、南、北三厅组成。建于明嘉靖九年(1530),清雍正八年(1730)重修。

4.皇宫。故宫建于明嘉靖九年(公元1530年),是地坛的主要建筑之一。明清时期是祭祀帝都神灵的地方,供奉着吴越、乌镇、海斯、四都、雾灵山等神灵。地坛在1925被辟为“京兆公园”,这里曾设立“大众图书馆”,1986年秋被指定为“地坛文物陈列室”。

5.神马寺。神马殿,建于1530,五开间绿琉璃瓦顶。整体宽度为19.55米,各房间宽度相同,进深7.5米。外面有一堵墙。大修在1999进行。

6.拱门。牌坊又称牌坊,是地坛正门西门的第一座建筑。明清皇帝先过牌坊,再进坛门。地坛的牌楼和颐和园东门外的牌楼一样高大雄伟。明代修建时名为“太者街”牌楼,清雍正年间重修时改为“广后街”牌楼。由于自然条件和历史原因,两座牌楼都没有保存下来。牌楼重建于1990。新建牌楼高达13.5米,绿色琉璃瓦面。彩画以“龙凤”理论为基础,绘有单幅凤凰图和牡丹图案。前中有“地坛”字样,后芯有“广后街”字样。

7.方泽潭。方泽坛是明清皇帝祭祀“帝王之神”的地方。因为祭坛周围有方泽运河,所以被称为方泽潭。建于明嘉靖九年(公元1530),清乾隆十五年(公元1750)根据乾隆皇帝诏书重修,黄釉砖坛面改为艾青石坛面。现在的建筑是1981年,按照清朝的形制复原的。祭坛平面为方形,象征“天圆地方圆”的传说。中央祭坛分上下两层,外面是周幽泽渠和祭坛,四面是星门。下坛台南半座东西两侧各有一座山形石台,上面有十五座山形石台,供奉安吴越、乌镇、武陵山之神祭祀时使用。北半部东西两侧各有一座水形石雕基座,基座上有八座山形石雕神龛,用于祭祀四海之神和四大渎神。外岬东北是灯柱,西北有一个原丘与之对称。

8.钟楼。钟楼建于1530。它是一座双檐方形建筑,有三个断断续续的山形绿色玻璃屋顶,总宽度超过12米。因年久失修于1965拆除。2000年,按原样重建。钟高2.58米,直径1.56米,重2324公斤。碑文铸有“大明嘉靖年、月、日制”字样。

9.健康公园。地坛中医养生文化园是全国首个以中医养生文化为主题的特色公园。位于地坛公园,占地约2.5公顷。2010完成。园区主要分为肝、心、脾、肺、肾、五脏,以五行、五色、五方为内涵,以水陆经脉将整个园区连成一个完整的生命形态。公园里有3000多棵树,近100种中草药和药用植物。主要景观有园正门、精气神和谐主题雕塑、心火区、肾水区、肝木区、月和园、养生长廊、针灸铜人、养生坊、杏林茶、孙思邈塑像、脾土区、体育养生广场、二十四节气地雕、肺金区、调息广场、足底反射步道。借助地坛皇家园林的古韵,中医养生文化园展示了中医养生的精髓。它不仅是弘扬中医药文化的窗口,也是市民了解和享受中医药的好地方。

地坛公园有什么景点就说这么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