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棠诗社与红楼梦
古代的海棠情结还体现在大量的诵经作品中。这里说两三件事。苏东坡有句名句叫《海棠》:东风全拜,香雾空月转廊,恐夜入梦乡,故点高烛照红妆。著名女词人李清照也写过一首《如梦》:昨夜骤雨,酣睡不消酒。我问卷快门的人,他却说:“海棠还在”,“你知道吗,应该是绿的,胖的,红的,瘦的。”除此之外,敦煌曲词中有很多咏唱海棠的作品,这里只是其中之一,《美人鱼》:海棠东风开,香榭满楼。这里还需要指出的是,所有咏海棠的诗,都是关于春天海棠花开的。东风卷翘,表示春风温暖浓密;绿的,胖的,红的,瘦的,当然是春天,而且是晚春;东风吹海棠也是春;陆游也写了很多关于海棠的诗,他的《海棠歌》也说明作者是在风雨春的季节写的这首诗。这样的例子很多。
奇怪的是,海棠诗社成员写的很多诗中,第一首就指出海棠的开花是在秋天。如贾探春中,有夕阳寒草、青苔绿之类的词;薛宝钗有一句胭脂洗出秋色台影;贾宝玉开篇是秋望浅,映重门;林黛玉写的是永远在我心里的秋天的女儿,倦倚西风;那就更不用说了,就连史湘云后来的两首和合诗里,霜蛾、秋影、悲秋等词都写得清清楚楚,无一例外。
在这段时间的开头,笔者已经明确说明,海棠的联想是在贾政8月20日起床后点的,中秋节已过;贾探春的信笺,贾芸的海棠花字帖,也说明当时是盛夏酷暑,秋夜清冷。
通过阅读资料,我们知道秋海棠属于蔷薇科,有不同品种的木瓜和海棠,是一种多节丛生的落叶小乔木。有不同的颜色,如粉红色,红色和白色。大部分海棠花从开花到开花,颜色会由深变浅。有些所谓的白海棠并不是纯白的,而是从粉色逐渐变成白色的。贾芸购买的白海棠就属于这一类。秋海棠可用于园林美化和盆栽。北京颐和园的西府海棠很有名。据说发源于安徽,后移植到北京西部的极乐寺,因慈禧喜爱而迁至颐和园。
那么,大观园的诗人为什么要观赏、吟咏、赞美秋天开花的海棠呢?是曹雪芹的疏忽,还是深深赋予诗人气质的作者出于对悲秋的特殊热爱,强行让秋海棠在秋天绽放?不会的,曹雪芹作为一个杰出的天才,绝不会如此不负责任,更不会对很多古人唱海棠的作品视而不见。此外,曹雪芹挂在秦可卿房间里的画也清楚地表明海棠睡在春天。当然,这不是作者对秋海棠的观察。请看曹雪芹笔下的海棠花:宝玉说是满盆七结雪,极说其枝多节丛生;薛宝钗写胭脂洗去秋影,粉色被洗去变淡,成了白色;史湘云还指出,秋海棠也适合墙角、盆中的广阔生长环境。由此看来,作者对海棠的观察和生长习性的认识已经到了细致入微的程度,比其他唱海棠的古人还要差。他不仅擅长诗歌和烹饪,还是花卉图案方面的专家。广博的知识无疑在他的文学创作中发挥了强大的作用。
那么,为什么弘毅公园的秋海棠会在秋天开放呢?从技术上讲,是聪明的花农通过提前放置在暗室或低温室内一段时间,在长期实践的基础上掌握了反季节催花技术。在当时,这项技术无疑只掌握在少数人手中。难怪贾芸在给宝玉的帖子里写道,他认识很多园丁,也认识很多名园。因为突然看到一种白海棠,比较少见,所以只做了两盆,可见其珍贵不易。虽然有谄媚炫耀之嫌,但也充分说明,这个白海棠绝不是一般的产品,只有贾宝玉这样的人和家庭才配享受。
不言而喻,秋天开花的海棠不是同一个受欢迎的海棠,而是两种完全不同的花。秋海棠属秋海棠科,是多年生草本植物,有上百个不同品种。
那么,作者设计白海棠《春花秋花之谜》的意图是什么呢?是作者对大观园烹油不及时、百花齐放的典故,还是比喻表明贾公馆悲剧结局即将来临,或者两者兼而有之?应该说,以上观点都有道理,但难免流于表面。作者应该有更深层次的含义,也会随着故事的发展给读者引入更精彩的高潮。果不其然,作者在第七十七章写道“靓女委屈风流,美女演员死。”他说弘毅院下的海棠春天莫名其妙死了一半,宝玉说,我就知道出事了,结果应该在晴雯身上。可惜随着八十后曹雪芹手稿的丢失,这个消息的传递戛然而止,实在令人心痛。在《红楼梦》第九十四回《海棠与贾母夜宴图》、《宝玉通灵识丧》中,高鹗写到弘毅海棠冬开,宝玉随后失玉而狂。作者还指出秋海棠的花期应该是3月,现在是11月,并进一步解释原因是节气较晚,地面温暖。这个解释很有道理。近年来,由于持续的暖冬,有新闻报道说一些花在冬天第二次开放。可见,续集作者明知秋海棠开花也是反常的,却未能在续集中给出合理的解释,凸显了高鹗的续集与曹雪芹的前八十部原著无法紧密联系、紧密配合的硬伤。至于曹雪芹的诗和海棠诗社背后的奥秘,即海棠的秋花向读者展示了什么,续集作者高鹗和我们一样。对于这一点,作为一个《红楼梦》迷,我深感惋惜和无奈,也总希望由于某种偶然,比如某次修路导致的古墓发掘,或者在海外的某个角落,曹雪芹的原著能突然出现,这将带给人们多么大的快乐和欣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