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秋节的起源和习俗有哪些?
1,起源:中秋节起源于对天象的崇拜,由古代对秋天月亮的崇拜演变而来。祭月历史悠久,是中国古代一些地方古人的一种祭祀活动。二十四节气中的“秋分”是一个古老的“祭月节”。中秋节流行于汉代,这是一个中国南北经济文化交流融合的时期,不同地方之间的文化交流共同传播。“中秋”一词最早出现在汉代的文献中,写于汉代(周公旦传世,实际写于汉代之间)的李周。相传先秦时期就有“中秋夜迎寒”、“中秋献好衣”、“秋分月(拜月)”等活动。据记载,在汉代,有一种在中秋节或立秋时尊老敬老、送粗饼的活动。晋代也有关于中秋节的文字记载,但并不十分普遍。晋代的中秋节在中国北方不是很流行。
2.习俗:赏月习俗来源于祭月,严肃的祭祀变成了轻松的享乐。据说这一夜月亮离地球最近,月亮最大、最圆、最亮,所以自古就有饮酒赏月的习俗;回娘家的媳妇,将来回婆家,是为了表达自己的幸福和好运。魏晋时期就出现了民间中秋活动的文字记录,但并没有成为一种习惯。在唐代,在中秋节赏月和玩月是相当流行的,许多诗人在他们的杰作中写下了关于月亮的诗。月饼,又称月饼、丰收饼、宫饼、团圆饼等。,是古代中秋节祭拜月神的供品。月饼最初是用来祭祀月神的。后来,人们逐渐把中秋节视为家人团聚的象征。月饼象征着幸福的团圆。人们把它们当作节日食品,用它们来祭拜月亮,送给亲朋好友。时至今日,吃月饼已经成为中国北方和南方中秋节必不可少的习俗。在这一天,人们吃月饼以示“团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