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气健康微信号

刘桂英

主任医师,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呼吸科主任,硕士生导师,天津中医药大学首批“名医带徒”导师,天津市医药卫生学会呼吸疾病分会副主任,天津市中西医结合学会会员。擅长中西医结合诊治呼吸系统疾病,对治疗慢性咳嗽、支气管哮喘、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肺间质疾病有专长。

秋分一般在每年公历的9月22日至9月24日,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16个节气。

秋分那天,太阳几乎直射在地球赤道上,整个世界就像白天和黑夜一样漫长。

秋分过后,太阳的直射点移到了南半球,北半球的夜晚变长,白天变短。降温速度明显加快,早晚温差增大。中国北方大部分地区相继入秋,日平均气温降至22以下。

秋季天气干燥,外邪主要是燥。

秋分前有暑热,多温暖干燥;秋分过后,天气转凉,气温逐渐下降,呈现出凉燥的特点。

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呼吸专家刘桂英表示,秋季要养肺,重在“养”和“收”。

“养”:肺精脏,喜濡而恶。秋季燥邪盛,容易导致口干咽燥、干咳无痰等症状。秋季尤其要注意滋阴润肺,抵御燥邪对肺的危害。

“收获”:收敛杨灿在饮食中增加山楂、五味子、醋等酸味食物,尽量少吃或不吃葱、姜、辣椒、芥菜等食物。另外,随着气候的逐渐变冷,人体气血会趋于收敛,回归西藏。此时要注意及时增加衣物保暖防寒,减少发散性温度食物的摄入,帮助气血收敛,回复通畅。

感冒是秋季的高发期之一,因为在秋季,人的免疫力会随着季节的变化而下降,同时秋季气候干燥,容易使人受到外邪的侵袭。

口鼻是呼吸道的门户,皮毛也与肺有关。如果这两个部位受到外邪侵袭,最容易引起感冒。

秋季感冒无论是风寒证还是风热证,都要注意秋季燥邪的特点。雪梨、麦冬、银耳等润肺之品,多喝水或经常开水,可以起到一定的辅助作用。

咳嗽也是秋季的高发期,风干咳最为常见。《因脉治伤燥咳症》云:“天燥凶,燥始于火化,肺燥伤必咳。”

干咳的临床表现为喉痒、咳嗽、突然咳嗽少痰或无痰,严重者可出现痰中带血丝、口鼻干燥、声音嘶哑、舌干燥、津液少。

《金匮要略·翼干咳》中的总结是:“肺燥,肺虚津液少而燥气也多。它的症状包括咳嗽,唾液少,喉咙干燥和窒息。子何云:因燥占肺者,口臭、关节痛、皮肤干燥、便秘、鼻涎黏稠。”

对于干咳的治疗,应以祛风润肺为主。如果燥证严重,可辨证施治中药汤剂,可选用滋阴润肺等药物。若温燥,可用桑杏汤加减;如果天气凉爽干燥,可以选择苏星粉加减。

此外,秋季干咳可通过饮食调养来预防,如吃菱角、甘蔗、雪梨等甜果,或吃银耳雪梨汤、百合银耳汤、甘蔗马蹄饮等药膳,滋阴润肺。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是一种在老年人中发病率很高的呼吸系统疾病。COPD急性加重期多在秋冬季,尤其是秋分天气转凉或冷暖交替时。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存在不同程度的阻塞性肺通气功能障碍,支气管受冷刺激而抽搐,更易产生胸闷、喘息等症状。

秋季,尤其是秋分过后,天气变得凉爽、干燥、多风,空气中的悬浮颗粒物增多,感冒会使慢阻肺患者急性加重。

此外,秋季气血受抑,阳气下降,体内痰、瘀等阴寒属性的邪气就会增多,综合作用会使COPD更加急性。

①及时添衣,预防感冒,尽量减少外出,避免灰尘刺激。

②根据季节调整,在加重初期进行干预。

③也可配合药膳、食疗或中药汤剂,是扶正祛邪、标本兼治的较好选择。

如果秋季病情没有明显加重,可以考虑适当进补,提高抗病能力。

一般慢性呼吸道疾病患者很难进补,因为大部分患者会出现“虚而不补”的情况,所以进补是合适的。人参、黄芪等补气类药物可配合滋阴润肺类药物,防止病情加重。

如果病情已经加重,应及时进行正规治疗。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应注意多吃温润的食物,如芝麻、核桃、糯米等,不宜吃辛辣食物。

秋季上市的果蔬种类很多,如莲藕、菱角、甘蔗、秋梨、柑橘、山楂、苹果、葡萄、百合、银耳、柿子等。,这些都对调养有好处。

另外,对于慢阻肺患者来说,适度的户外运动是有益无害的。

患者可根据自己的身体状况选择合适的运动项目,如散步、慢跑、打太极拳、做中老年健身操等。身体条件较好的也可以爬山、游泳,但要循序渐进、持之以恒,运动后感觉舒适。

同时,捶打背部和按摩项英穴也能起到一定的保健作用。

打腰背部时,取坐姿,腰背部自然伸直,双手握空拳,自下而上,再自上而下,先向中央再向两侧,各30次,可调整背部经络,顺肺气。按摩项英穴可将两拇指外侧搓至发热,然后沿鼻翼两侧上下搓30次,再按压两侧项英穴(鼻翼外缘中点附近)30次,可有效改善局部及其邻近组织的血液循环,增强局部对天气变化的适应能力和对疾病、病原体的抵抗力,对减少呼吸道疾病的发生有一定作用。

来源/微信微信官方账号“科普酱紫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