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季至日的传统文化和习俗——关于冬季至日的传统文化
2.古代天文学家把冬季至日视为冬季寒冷天气的开始。这是因为虽然太阳的直射点逐渐北移,但白昼变长,太阳高度逐渐升高,这是一个缓慢的过程。每天损失的热量仍然大于接收的热量,地面温度逐渐降低,所以天气一天比一天冷。
3.由于中国幅员辽阔,南北气候差异很大,上述说法有一定的局限性。比如东北早就冰雪封冻,万物休眠。长江以南大部分地区还是绿意盎然,万物生长。确切地说,黄河流域已经进入寒冬期。
4.入冬后的至日,就要进入“九号”寒冷天气了。那为什么数到九?下雪了,天寒地冻,我不能出去玩了。太无聊了。时间太长,古人就把日子分了,每个九月九日都是一个小阶段,一个接一个,这样心情才不会压抑到疯狂,心理才会融入到日常生活中。这是古人的智慧。
5.此外,自明代以来,开始流行亲友交换“九九寒图”,其中有一种叫“素梅图”。顾名思义,就是画一幅未上色的梅花图,或者画9朵梅花,每朵9个花瓣,或者直接画81朵梅花,每过去一天用红笔或黑笔给一个花瓣或一朵花上色。就这样,9981天过去了,梅花画好,已是农历二月,春回大地,万象更新。无聊的日子,所以古人过着诗意的生活。
6.那什么是“九”而不是“八”和“六”?这就涉及到中国第一部精彩的哲学著作《易经》。根据《易经》记载,九为最高阳,冬季至日过后,阴逐渐减少,阳慢慢增长。过了九年,已告一段落,天地阴阳变化,寒气乍暖,万物生机盎然。所以又有“九桃开花”的说法。
7.传统文化中有“四季八节”之说:“四季”即“春夏秋冬”;“八节”是“立春、春分、长夏、夏季至日、立秋、秋分、立冬和冬季至日”。冬季至日,也被称为冬季节和除夕,是中国古代的一个重要节日。甚至有一种民间说法,冬天的至日有一年那么大。在中国这个崇尚孝道的国家,重要的节日都会举行祭祀仪式。民间在冬季至日祭拜祖先,这是南方一些沿海地区仍在延续的传统习俗。官员们还将在冬季至日举行祭天仪式。在明清时期,皇帝会例行公事地拜天地,祈求风调雨顺、平安繁荣。
8.正是因为冬季至日是如此重要,在古代,冬季至日是一个国家法定假日。据《太平御览》记载,汉朝的冬季至日节日持续五天,皇帝宴请大臣,欣赏歌舞,朗诵诗歌。人们一家人团聚,享受天伦之乐。在唐宋时期,冬天的至日甚至和元旦一样重要。据《东京之梦》记载,官员放假,官员互相设宴,普通百姓也相互探亲,互赠礼物和食物。再穷的人,哪怕是借钱,也要买新衣服,做一桌好酒好菜,祭祖,宴请宾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