壮观的塞北林海
有这么一群老人,永远生活在幕后,把青春奉献给默默无闻。他们用双手筑起了绿色长城,托起了荒山变绿洲的希望。他们的坚持和力量,已经随着树的根不断地扎根在土壤里,注入到固原每个人的血液里。
固原是位于张家口市和内蒙古交界处的一个县。这是地球上最古老的高原。在古代,这里没有陆地,没有山丘,没有草原,只有一望无际的大海。最原始的生命海藻在大海的哺育下茁壮成长,也正是那个时候,固原有了生命的荫凉。在之后漫长的岁月里,固原开始经历一次又一次的巨变。由于强烈的造山运动,山脉从海上升起,海水一点点消退,形成陆地。
固原是当时有名的风沙之野,无论春夏秋冬,这里总是刮风。但是和春天比起来,其他季节都不算什么。春天是全年风最猛烈的季节。那时候眼睛能看到的“风景”大概有80%是风沙。司机们,在这样的沙尘暴中,能见度不到两米。老区人民的童年就是在这样的环境中度过的。在他们的记忆中,沙尘暴可能给他们留下了不同的印象。比如吹走他们小时候坑里的“酷球”,或者吹走他们刚打到的“方兜”。(注:酷球是弹珠,方口袋是沙袋,给孩子玩)。当时由于固原树木稀少,甚至一些偏远的村庄可能根本看不到绿色,导致沙尘暴肆虐。
固原气候常年多风多雨,故有“冬有白发风,春有大黄风,长夏不起尘,尘能埋死人”之称。那时候沙尘暴是这里的常客,每次来,肯定会呆上一年左右。当时人们总说:“固原一年吹两次,一次吹半年。”然后是绝望的苦笑,因为他们不知道这样的沙尘暴是否有尽头。
每年长夏前后,都是农忙季节。每个家庭都会背着种子,在自己的土地上劳作,期待秋天的丰收。一个外地刚结婚的媳妇也学别的女人在地里扛种子,开始播种。左手抓了一把种子,右手刚撒了几颗,然后直起身子去拿种子,却发现是空的。这个时候,大家总会笑着说:“姐姐,这里的风嘴长。”然后周围的人会傻傻的笑,笑容里的苦涩也许只有自己才懂。
其实在这样的情况下,人们总会感叹风的“温柔”。因为在严重的情况下,我们刚刚种下的小麦种子和玉米种子,会因为一场持续的沙尘暴,在萌芽阶段就被杀死。每到那个时候的秋天,小麦的产量总会大幅度下降。冬天大家会聚在一起吃锅包饭,大家互相扶持着走过风雪严寒。他们会安慰自己,来年风调雨顺,来年丰收。但是“大丰收”这个词从来没有出现在他们的字典里,对他们来说实在是遥不可及。
张家口塞北林场项目于1998年6月建成。工程区位于张家口坝头一线,东西长180公里,南北宽33公里(其中固原东西长75公里,南北长25公里)。项目总体规划654.38+0.98万亩(其中固原80万亩)。
项目区山高坡陡,沟壑纵横,林地面积小,水土流失和荒漠化严重,生态环境十分恶劣。塞北林场计划通过开发与保护相结合,人工造林与封山育林相结合,乔灌草相结合,造林工程与附属设施相结合,用654.38+05年的时间,建设生态防护林654.38+098万亩,使该地区森林覆盖率达到396.5438+02%。
塞北林场项目由固原、赤城、崇礼、张北、尚义、万全组成。目前已完成人工造林1.28万亩,封山育林35万亩,森林覆盖率达到33.5%。固原有六个工程区,面积65438万亩以上:
1、南长营林区:沽源县丰源店、南长、平头梁、赶水河、二道沟等地区建于1999至2005年。主要树种有落叶松、樟子松。蒙古栎、云杉、桦树、沙棘、柠条,最高树种生长在7米以上,原有和现有森林面积达。
2.西坝营林区:东起沽源县西坝,西至张北巴尔。建于1999至2005年。主要树种有落叶松、樟子松。蒙古栎、云杉、桦树、杨树、沙棘、柠条,最高高度约9米,森林面积65438+万亩。
3.南坛营林区:沽源县南坛、工农、老张沟、车道沟、大干沟、玉顺店,1999至2006年建设,面积65438+万亩。
4.马盈盈林区:1999至2008年涉及赤城县松树堡、君子堡、孤山、边家堡、黄鱼沟、大水坑、高家窑。主要树种有兴安落叶松、油松、樟子松。蒙古扁桃和山杏,面积13万亩。
5.冰山两英林区:北起沽源县的盘道沟、兴顺店、大营子、阳坡、五道沟,南至赤城县的独石口、云州。建于2001 ~ 2004年,主要树种为兴安落叶松、樟子松。蒙古栎、山杏、柠条,面积* * * 1000。
6.桦皮岭营林区:主要分布在崇礼的半神土、巴丁、5号、6号、11号、青三营、五道营,建于1999至2007年。树种包括落叶松、樟子松。蒙古栎、云杉、桦树、山杏、沙棘、柠条,森林面积65438+。
原塞北林场项目是河北省重点项目之一——“建设三个塞罕坝林场”,是邹家华副主席在考察河北省林业建设成就后提出的。工程建设的目的是以人工造林为重点,扩大森林面积,建设京津生态屏障,逐步控制张成、澄城坝头水源区和风沙区工程区的风沙危害和水土流失。坚决抵御沙尘暴侵袭京津,保护首都水源和水质,改善京津周边生态环境,造福当地人民。
塞北林场将分两期建成。一期工程计划用五年时间(1999-2003)造林32万亩(其中固原30万亩),二期工程(2004-2010) * * * 78万亩(其中固原24万亩)。逐步达到为京津防沙尘暴、保水源、增资源、扩财源的目的。
塞北林场项目启动时,固原林业局副局长、高级工程师温德利就开始组织造林。厂长李宝金带领老区人民积极参加,各个乡镇和村庄的人们自愿参加“植树护院”活动。首先是丰原店乡、常亮乡和莲花滩乡。
丰原店乡的人们每天早上天不亮就出门,有的赶着马车,有的扛着水桶,有的扛着铁锹。每个人的脚步都在驰骋,目的地都是一样的。每天上山的人不计其数,植树队倒了好几条街。毫不夸张地说,当时植树的场面真的很壮观。有不少人到死都不把荒山种上树。
当时植树队里有老有少的男女。他们穿着各种衣服,顶着烈日在山坡上种树。从山的各处来的人覆盖了山的角落和岩石。每座山上的人都像夜空中的星光。大家都赶着马车往山上运树苗,挖树坑,扶苗,浇水...每个人的脸上都洋溢着灿烂的笑容,再累也阻挡不了种树的决心。此时,整个山坡是一片五彩斑斓的美丽风景。有人蹲着覆土,有人弯腰浇水,有人抱着树苗站着。水桶是蓝色和绿色的,就像一幅山工画。
三极之后,太阳开始毒了。每个人的脸上都已经挂满了汗水,从耳朵开始往下滚。一个身体壮实的男人不经意地用手在脸上左揉右揉,周围的人顿时哄堂大笑。有人开玩笑说“我们这里有只野猫,哈哈哈……”。这时,男子似乎意识到了什么,赶紧用袖子擦脸。结果大家都哈哈大笑,笑得停不下来。刚才开玩笑的人又补充了一句“小猫变成花猫了,哈哈哈……”。那人并不恼火,反而和他们一起笑了起来。而他说:“不管你能把一棵树种成什么样的猫,哈哈哈……”大家在这样的笑声中缓解了疲劳,然后不停地重复着同样的工作。
因为当时在山上,很多事情都不方便,比如吃水的问题,还有“解手”的问题。解手就是上厕所。我记得有个女的急着想上厕所,以为这么大的山坡上总有容得下人的地方,可是她一次次的饶过,也找不到地方解决自己的内急。当时山坡上有男有女在种树,到处都是人,没地方解手。面对如此艰苦的条件,大家一致决定在山脚下不远处用砖头和石棉瓦搭建一个简易的男女卫生间,供大家使用。
还有困难的时候,大家一天都不能喝一口水。因为早上很匆忙,他们忘记从家里带水。上山后,离山脚太远,他们坚持,种了一天树就回家喝水。当时水已经是距离最后一次饮用时间十几个小时了。就是在这样艰苦的条件下,植树队的数量不但没有减少,反而与日俱增。
随着丰源店乡和常亮乡的植树工作逐步走上正轨,莲花滩、九连城风景名胜区等其他乡镇的植树工作也逐步开展起来。当时固原东起常亮乡十里山,西至莲花滩乡西坝村八塔沟。绵延百余里的群山,都是摇曳的身影,是老区人民在为建设绿化带而努力。
或许是一种与生俱来的使命感。老区人民从来没有叫过累,叫过苦。当茂密的树坑被挖出来,种上小树苗时,我们仿佛看到了冉冉升起的希望之光。今天,我们很难想象当时的老区人民是如何在没有机器的情况下,徒手完成50里宽的绿色长城的。汗水是浇灌树苗茁壮成长的养分,而小树早就知道,它们承载着成千上万人的愿望和梦想。所以,在以后的岁月里,无论严寒酷暑,他们都会凭着老区人民强大的意志力挺过来。
时间刚刚拉开了我们和塞北林场的距离,但老区人民的精神早已深深地刻在了心里,印在了心室壁的最里层。无论岁月如何碾压,山坡上的身影将永远活在美丽的森林和他们为之努力的土地上。
植树工作如火如荼,各工程区同样忙碌,村民们的积极性越来越高。随着丰源店乡植树面积的不断扩大,常亮、孝昌、莲花滩、盘道沟、阳坡等工程区的植树工作也在有序进行。而植树工作之所以能够进行得如此顺利,很大程度上归功于厂长李宝金。
1966,李宝金毕业于河北农业大学园林分院。后来,他来到了固原这块宝地,开始了他的林业建设生涯。当时这里只有一小片天然次生林,全县森林覆盖率只有0.5%,历史从这里改写。1968年,黄盖脑公社书记李炎到林业局,亲自命令李宝金到黄盖脑公社当林业技术员。从那时起,李宝金的生活演变出一个又一个令人惊叹的绿色故事。
李保静来到黄盖脑的时候,正是一年一度的大风季节。他看着大风把农民辛辛苦苦种下的种子吹走,农民们不得不一茬接一茬地种。就这样,他积极给公社党委出谋划策,提出了“林第一,水大,土肥要配套”的建设路径,首先要下大力气把沙尘暴锁在农田林网中,筑牢农民的生存保障线。公社党委同意了他的计划后,他带着指南针,带领三个计划员来到了广阔的田野。他们早出晚归,翻山越岭,涉过泥潭,一月走了850多公里,丈量了公社29万亩农田。
野外工作结束后,他充分利用所学的专业知识,夜以继日地总结和绘制图表。经过半个月的奋战,一幅黄盖脑农田林网的宏伟蓝图摆在了李书记面前。于是一场有计划、有步骤的农田林网造林运动开始了。事实也是如此,我国各地区的植树造林活动也已经开始。
经过6年的努力,厂长李宝金带领老区人民实现了全公社农田林网,成为全县第一个林网达标的公社,张家口地区农田林网建设的典范。由于其出色的工作和表现,李宝金导演于2006年6月26日光荣地加入了中国* * *制作方。
现在,当你爬上黄盖脑乡南部的山脊时,你会看到镶嵌在广阔土地上的绿色网格的全景:林和田。在山梁上,还有1984年在黄盖脑乡修建、1994年重建的农田林网碑。碑文记录了李炎、李宝金等人营造和改造防护林的过程和业绩。最后两个,
李宝金主任是塞北林场最大的贡献者,也是整片美丽森林的给予者。没有他,就没有现在的绿色森林入海;没有他,就没有现在的蓝天白云;没有他,就没有金色的麦田。因此,固原林业的快速发展,一半以上的功劳要归功于李宝金主任。如果塞北林场是一个人,那么厂长李宝金一定是这个人的心脏,他主宰着这个人的生死。
在李宝金主任的带领下,老区人民经过长期努力,树苗已经稳定在沙地上。沙尘暴不再威胁麦田和庄稼。古元就像一个透明的防护罩围绕着它,把所有的生物都关在这片绿色的森林里。然而这片绿色恰恰吸引了牛羊的目光,它们每隔一段时间就会往山上跑。于是,政府决定在每个项目区找一些当地人做护林员,保护那些没有经历过风雨的小树苗。最著名的流浪者之一是汪文华。
汪文华是塞北林场固原分场有名的女护林员。2002年,塞北林场到村里考察造林机制,汪文华第一个下定决心要在农村种树。她卖了牲畜,向信用社贷款,花了8万元承包了8000亩林地。后来,汪文华曾说:“现在荒山变绿了,村民的生活条件改善了,植树造林的积极性也提高了。”汪文华率先垂范,树立了一个积极为他人牺牲自己的英雄形象。
几乎每个车站都有几名护林员王力可文华,他们主要负责山上森林的保卫。尤其是清明节前后,是树木在山上烧纸祭拜最危险的时候。那时候山坡上全是干柴,由于地势高,风会很大。只要有一点火星,就会随风带火满山。这个时候,游骑兵几乎一天二十四小时工作,没有工资,没有补贴,但他们一刻也没有疏忽。因为他们知道在这片土地上生长一片绿洲有多难,这片来之不易的绿色森林绝不能被一点点火焰毁掉。
不久前,一位名叫宋的游侠去世了,我们很多人都去参加了他的葬礼。其中,一位头发花白的老爷爷站在离死者照片一米左右的地方,眼里噙着泪水,举起右手敬礼。我看着他因为年龄而弯曲的背,但我坚持挺直,一直握着右手站在那里。那一幕,我的眼眶莫名湿润,心里酸酸的。后来才知道,宋爷爷和敬礼的爷爷都是退伍军人。他们在1980一起退伍,回到了老家固原。后来,他们一起去当护林员。在这个过程中,他们像守卫边疆的战士一样,从未放松对林海的保护。
这些护林员为了保卫家乡永远绿下去,永远摆脱沙尘暴的噩梦,献出了自己的生命。他们的无私奉献值得我们后代每一个人虔诚学习。
这些人就这样悄悄地离开了我们。无论他们做了多么伟大的事情,他们都不想公开。他们只想永远默默的生活在幕后。但我相信,我们会永远记住他们,把他们的事迹一代一代传下去。
经过漫长而艰苦的岁月,老区人民终于把这片荒凉的山坡建成了一个紧密相连的绿色摇篮。一望无际的绿色,一波接一波,无穷无尽地流向远方。随风摇曳的松林,充满了绿色的希望和想象。
站在沽源县丰源店乡工程区海拔约1900米的山上,感受着接近深秋的凉意,听着树叶沙沙的节奏。那是12年前种的落叶松,现在高7米左右,是万亩集中连片工程区。
当你踏足固原范沟项目区,环顾四周的山坡和沟壑。到处都是广袤的森林和茂密的枝叶,真是五彩缤纷的秋色。看看落叶松,樟子松。当时种植的蒙古栎和云杉。当花草枯萎干枯的时候,这些刚刚露出尖角的松树在风中摇曳,四季常青,显示出勃勃生机。它象征着一种不屈不挠、奋发向上的精神。
万亩荒山变成了树的海洋,漫山遍野的树木变成了一串碧绿色的波浪。参天大树拔地而起,绿树成荫,仿佛像绿色的宝石镶嵌在坝头。茂密的松树,随着山峦的连绵起伏,就像是保卫家园的屏障。
当你站在森林里仔细观察,你会发现这里的树大多没有柏树那么挺拔,但却有着坚强和高贵的品质。它们可以傲然挺立在其他树木难以扎根的悬崖缝隙中;也可以在隆冬北风呼啸,冰雪覆盖,花凋零,树枯萎的北国充满生机。就像老解放区的人民一样,永远不知道什么是退却。
从东到南,从西到北,绿色的海洋充满了频率最高的引人注目的海浪。如果不是亲眼所见,真的很难想象近1万亩绿色森林就住在你身边,给你带来更高的空气质量。层层叠叠首尾相连的松树,像可爱的孩子,随风摇摆,对着每一个看它的人微笑。
站在官地脑宝山654.38+万亩项目区最顶端的护林防火瞭望塔上,放眼望去,由近及远,可以看到一系列线条鲜明、层次感强的山峰,连绵起伏的群山处处被森林覆盖。现在这里可以说是森林的海洋,草的故乡,珍禽异兽的天堂。还有一条著名的“天道”,发源于此。
说起天路,它也有一段传奇的历史。这是一条通往天堂的路,位于塞北林场丰源店项目区。因为丰源店是一个四面环山的村子,当时在这里种树是最困难的。当厂长李宝金去丰原店勘察地形时,他保持沉默。因为他不知道这些树苗应该运到哪里上山,车应该开到哪里去。后来经县领导研究决定,修建了这座山。
挖掘机用了一个月的时间,用石头在陡峭的山壁上杀出一条“血路”。道路建成后,每个人都来见证这项伟大工程的成功。站在天道脚下,抬头望去,感觉天道插入云端,与天空相连,于是大家齐声喊出“天道”二字,就是它了,后来被称为神奇的天道。
不知从何时起,“塞北林场”、“天路”这几个字早已印在了老区人民的心里。它成了最神圣不可侵犯的图腾,保护着这里的每一个人和他们的家园。
当你身处林中,你会发现周围的一切都不那么重要了,你的心态会回到原点。这不仅是绿色的最高点,也是净化心灵的优质氧气。穿梭在绿色的海洋里,尘俗早已忘却,一切都是新的开始,新的起点。绿叶的密度足以扫除你大脑中无用的存储,这就是美丽森林的秘密。
据科学实验,植树造林可降低噪音5-40分贝,比在距离声源相同距离的空地上自然衰减多5-25分贝。不仅如此,森林还能吸收二氧化碳,产生氧气,调节气候,净化空气,减少废气,防尘滞尘,涵养水源。诸如此类。还能有效控制水土流失,防风固沙,增加土壤蓄水能力,大大改善生态环境,减少洪涝灾害损失。而且,随着经济林的逐渐成熟,植树造林的直接和间接经济效益是巨大的,还可以促进当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巨大的森林碳汇将对保护全球气候系统和生态环境发挥积极作用。
据有关部门监测,固原造林后二级天数逐年增加,污染指数明显下降。从2003年的234天到2007年的306天,今年前8个月的一级天数比去年增加了50天,污染指数从2003年的3.45下降到去年的2.4和今年前8个月的2.2。不仅如此,许多老年人还积极向政府反映植树造林的成果。
固原南坛村60岁的农民陶金山说:大坝工程沿线的森林变成木材后,降雨量比过去多了。以前我们这里十年九旱,现在一个丰收年都没有。好像形成了小气候,产量高了,饲草多了,年年都是丰收年。沽源县二道沟村70多岁的段大爷激动地说:春天黄沙刮风的天气越来越少了,现在光秃秃的荒山全绿了,看起来好放心。沽源县盘道沟村民王长山这样描述坝头的生态植被:树起来了,草长高了,多年不见的动物又出现了,随处可见沙鸡、半翅、野鸡、兔子。每个老人的说法都是发自内心的,也是塞北林场的真实写照。
众所周知,固原的旅游业近年来发展迅速,位居全国旅游业前列。其中五华草甸的天然草地收益最为可观。而谁又知道五华草甸的前身,其实是现在一片干旱荒芜,没有花草的荒地?后来的变化是因为塞北林场种的树渐渐有用了,五华草甸的荒地渐渐褪成了绿洲。因此,有科学家大胆预言,如果把固原的森林植被全部利用起来,固原将有永恒的效益,其旅游前景不可估量。
曾经的荒山沙暴,现在的青林变成了大海,一时间,我的脑子里形成了一股吞与被吞的浪潮。我清楚地知道,固原种了树之后,变成了一个富裕的黑幕县。这是每个老人的梦想,也是每个老人愿意坚持一辈子的梦想。当他们手牵手,肩并肩,手圆这个梦的时候,世界上的一切似乎都失去了颜色。唯一留下的就是他们看着林海傻笑,笑到泪流满面的那一幕。
老区人民培育的希望,如今已长成参天大树。而这些树,正在用生命诠释着历史的变迁和岁月的年轮。它们的宏伟是历史最好的见证。他们是历史留给我们的最宝贵的财富。它们纯净干净,浩瀚如海,是为了让我们深刻的记住,更好的发展。
现在我们回头看那段历史,不仅仅是震惊,更是怀念。怀念那个时代,怀念那个时代的那些人。如果时间可以倒流,我真想亲眼看看老区人民不畏严寒酷暑的嘴脸。他们每个人可能都有过自己的故事,但当他们捡起树苗时,他们的故事是塞北林场的绿色长城。
这些老区的人民不需要华丽的语言包,也不需要梦里浮夸的音阶,只需要简单真实的绿洲。它们彰显了张家口沽源人“愚人移山”的精神,诠释了人定胜天的真谛。这些老区人民的梦想,会化作音符,谱写出优美的旋律,永远萦绕耳畔,代代相传。
时间就像一条长河,不断冲刷着过去的事实,每一次冲刷后都留下更深的沉淀。缝在黄沙中的青龙阻挡了荒凉贫瘠的蔓延,同时也开启了荒山变绿洲的传说。它用自己强健的体魄,沙尘暴的无情,人们的艰辛来讲述故事。它承载了几代人的梦想,最终见证了梦想破茧成蝶。
如今的塞北林场已经成为北京最好的防护墙,抵御沙尘暴的袭击,确保首都安全。正如所有老区人民所期待的那样,这些树没有辜负老区人民的辛勤劳动,它们正在履行自己的使命。浩瀚的林海,像一条绿色的巨龙,横卧在固原的南北,始终屹立在中华大地上,坚守岗位,捍卫着中华儿女的生生不息。让我们向老区人民致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