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兴有哪些风土人情和民俗文化?
西塘庙会
这是每年四月初三西塘庙会的热闹景象。在那一天,西塘几乎所有的人都会出来看唐玺镇的七位大师。只有那一天,坐在庙里的七位大师才会出来逛逛唐玺古镇,这也成了唐玺镇最热闹的文化景观。
据说解放前的庙会上还有更离奇的场景。许多忠心的男女在各种情况下跟随七位大师。按照自己的意愿,被捆绑,被刺伤,更多的穿着各种服装,跳着舞,跳着秧歌。现在,那些愚蠢的东西已经不存在了,只留下人们欢乐庆祝的场景,很有意思。......
寺庙都差不多。对于西塘寺来说,农历四月初三有点特殊。这一天是第七届大师游庙会,十分热闹,充满地方特色。庙会期间还有跑马戏、骑白船、荡湖船等民俗文化活动。那天也是西塘年度旅游节开幕。
吴杰路
连五路,最初指连五路走神,后来演变为连五路财神。在旧社会,春节假期后,商家通常在第四天晚上邀请五通财神,第五天开市以求好运。按说走五路是在第五天,为什么说是在第四晚?原来初五是正日。因为每个人都渴望利润,他们都想比别人更早见到财神,所以这一次就提前了一点,甚至到了第四天的早上。当然,这是违反规定的。后来长老们出面,约定第四天晚上一起行动去见上帝。
皮影戏
皮影戏又称羊皮戏,俗称纸头戏,是一种将羊皮或牛皮制作成人物、动物的活动剪纸。艺术家用竹签把它贴在背后,用白光在屏幕上操纵它来表演故事。
皮影戏始于春秋战国时期。到了西汉,皮影戏进入皇宫。到了唐代,皮影戏的切割、雕刻越来越精致,被用来讲述历史、传承经典。皮影戏真正成为百戏中的一个剧种是在宋代。宋代的《明道杂志》和《孟良志》中描述了汴京皮影戏的繁荣。浙江皮影戏的兴起与宋朝的南迁有关。大量京华艺人南下临安谋生,北方的技艺与南方的文化融合。改革后的皮影戏在临安大受青睐,出现了一些著名的艺术家。
檀柏船
清明节赛船的习俗遍布各县。嘉兴叫踩白船,海盐叫跳船,平湖叫摇快船,都是赛艇比赛。海宁赛船会,参赛者在船上表演武术。《清光绪嘉兴志》说:“清明节,王店河、简井有摇快船之秀。”近代以市区三塔白踏船、郊区油罐车港、嘉善南汇、天宁庄最为著名。以前,市区的圣塔运河上一年一度的白船骑行极为隆重。乡村划船专家组成赛艇队(每船10-16人)。根据金木的水火土五行,插上红、黄、蓝、白、黑五色旗帜,赛手们也穿着同色的衣服在河里划水。一发令,多船齐上阵,最快者胜。在古代,踏白舟主要是为了祭祀蚕神。当地传说,农历3月16日是蚕王的生日,所以踩白船在同一天举行。嘉兴三塔上的白船,会先集中在茶神庙前祭拜蚕神,赛后在庙前谢神宴。每当踏上白船,运河池塘上的观众被封锁,气氛热烈,是当地一年四季的节日。踏白船活动延续了几个世纪,演变为生产活动和体育活动。养蚕时,桑叶往往需要从很远的地方买回来,急需运输。举办赛艇比赛意在训练赛艇技能,提高航行速度。它是在清明节前举行的,作为养蚕的准备,具有文化和体育活动的意义。有人认为踏白船也是军训。到了宋朝,檀柏被封为水军,岳飞曾经统一军队。明朝末年,吴日升在长白荡反清,调兵遣将,用白船训练叛军。这些都是可以提及的,它们的起源很可能来源于蚕神崇拜的演变和扩展。
春牛汇
又称打春、鞭春、打春牛。这个习俗流传已久,打春成了立春的代名词。嘉兴旧时举行这种盛大的仪式,一直持续到清末。据清代《古作物杂识》等书记载,官府在冬季用桑木捆绑骨架,塑造成泥牛,并根据新年的天干地支,在牛身上涂上不同的颜色。开春前一天,知县带领士绅坐轿子列队,鸣枪奏乐,到东塔寺祭拜“莽神”,行军回署。在东塔寺,事先装扮成春官的乞丐跪在路边迎接,手拿农具的男女农民被请到现场,孩子们被要求表演摇船和摘钻石。泥牛由青壮年扛着,100多人比赛过街。沿街居民用水果米豆投掷奶牛,获胜者是幸运的,所以它被称为“玩春天”。第二天,在春日的开始,官员们在政府大厅里用彩色的棍子打牛,这被称为“鞭打春天”。村民们争相捡土块围住桑树根,说这样可以让桑叶长得茂盛。嘉善的春牛节和嘉兴的不一样。在春天的开始,官方政府举行仪式,燃放鞭炮,播放音乐,欢迎提前准备好的健康的活牛回家,并在田野里崇拜牛。这种习俗反映了封建社会对农业的重视,把牛作为农业的象征,用春牛来表示“迎春,祝丰收”。
打开和关闭秧门
插秧是水稻栽培的开始,插秧的第一天叫开秧门,是农民最看重的。旧时这一天饮食丰富,农民在家中设三祭“耕田”,吃饺子和糕点,寓意一家人团聚,“步步为营”的农耕生活。他们还会吃画眉,扔画眉骨占卜,以使天晴。在开秧门时,农民有很多禁忌,比如插第一排秧时不张嘴,不互相递秧,不往别人身上扔稻秧。插秧到田头后,剩下的秧苗都种在田埂上,表示今年的粮食会多一些(在耕田时也是用来补秧的)。
移栽的结束日期叫关苗门。必须安排在这天傍晚之前插秧完毕。如果人力来不及,就必须求助。如果是黑色的,被认为是不吉利的。嘉善地区邀田歌手当天开唱。请人种田的,在关阳门那天,必须摆一桌酒菜,吃“关阳门酒”。关了秧门之后,嫁出去的女人回娘家探亲去了。正如民间谚语所说,“种下黄苗,看望父母”。
演一场蚕花秀
海宁、桐乡、海盐等地的许多村庄。会在每年清明节前后或收茧后表演蚕花戏祭神。村里大多集资聘请羊皮艺人在村里表演皮影戏,老少聚集观看。整出戏演完后,将加演一段“Aśvaghoṣa王菩萨”。在皮影戏的纸幕上,一个女人骑着马,艺术家唱着“Aśvaghoṣa".王菩萨”这首民歌包含了古代养蚕的神话传说。演出结束后,蚕农向艺人索要棉纸制作纸帘,称为“蚕花纸”,用以粘贴蚕匾,寓意丰收。演戏点灯用的灯芯是艺人送给蚕农的,称为“蚕花灯芯”,意思是放在蚕房里可以保证蚕事顺利。
莲花生日
嘉兴6月24日为“莲花生日”的古老习俗,也称为雷祖日,盛行于清乾隆和民国时期。那是日本市民不用付摆渡费就能游览南湖的一天。农民去烟雨楼边的雷祖堂(雷祖堂)进香。这一天,南湖有上百艘游船。大船里有“屏风船”,俗称“双夹巷”、“单夹巷”,可做餐桌。该船覆盖天篷,运送乘客。夜晚,南湖上放荷花灯,用纸扎好,绑上木屑,点上红蜡烛,浮在水面上,多达一千盏。烟雨楼通宵供应茶、酒、面食,昆曲社在湖上举办音乐会招待。
嫁给三宝
1,染红的鸡蛋:婚礼当天,女方母亲要把染红的鸡蛋放在新的厕所里,这意味着它将代代相传,子孙后代繁荣昌盛。2.归还鲤鱼:结婚当天,女方要留下男方送的六样礼物(鸡、鲤鱼、肉、酒、礼金)中的五样,把鲤鱼还给男方,以示婚后男女双方仍有往来。3、万年青:结婚时,女方家要让新娘带一棵结实的万年青结婚,种在男方家,以示双方的爱情常青吉祥。
水格乌镇
和很多江南水乡一样,街道和房屋都是沿着小溪和河流而建,也就是所谓的“人尽其才枕江”。乌镇的独特之处在于,沿河的房屋有的延伸到江面,底部用木桩或木柱打在河床上,横梁上架,被称为“水格”,这是乌镇独有的特色。水格是一条真正的“枕河”,三面都有窗户。有了窗户,你可以欣赏城市河流的景色,午夜梦回,听下面的流水声,相当有趣。茅盾曾在《大地山川》中这样描述他家乡的水格:“啊...后门外是河,站在后门(那是水格的门),可以用水桶打水,半夜醒来,就能听到哗哗的水声,漂过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