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人的春节习俗创作

山东春节民俗大观

春节

在农历正月初一,古代有30多个名字,如元日、元旦、郑源、陈元、元朔、三元、三城、郑丹和正朔。辛亥革命后改为公历,并将这一天定为春节,以区别于公历新年的元旦。但人们还是习惯把它当作一年一度的节日,俗称“大年初一”、“大年初一”、“旧历年”、“农历年”。元旦最早见于《尚书·顺典》。到了汉朝,民俗还挺多的,至今还是一年中最隆重的节日。公职人员放假三天,民间庆祝活动持续半个月。

春节的旧习俗

按照旧的习俗,春节从农历正月初一的零点开始。在山东各地,家长一般都是先起床“发纸”,在开门前放一根火鞭,然后才说话。男人在父母的带领下崇拜天地之神。春节的第一餐是饺子。煮饺子的时候,放鞭炮。为了驱除邪恶,寻求好运,一些地区用芝麻茎煮饺子,这意味着新的一年就像芝麻开花,日子越来越好。饺子要煮得多,肯定是绰绰有余。饭后馒头要放在锅里,意思是绰绰有余。饺子煮好后,先捧一碗敬天地,再捧一碗敬灶王爷。吃饭时,除了每人一碗外,还要盛上一两碗,以求人口兴旺。吃饺子充满了节日的气氛。在春节,饺子里装满了钱、枣、栗子等。吃红枣意味着新的一年可以早起,努力致富;吃栗子,意味着在新的一年里可以付出巨大的努力和汗水;吃花生,可以长寿;吃钱,就能发财。不管谁吃到其中一个,大家都真心祝贺。如果孩子拿到了钱,父母就更高兴了。他们认为这个孩子很有前途。除了鼓励,他们也应该得到金钱奖励,以示祝贺。许多地方在正月初一吃素馅饺子,这意味着“平静的一年”。在临清,我们吃各种各样的包子、枣糕、粘窝等。初一的早餐,辅以各种丸子、粉条、大白菜,称为“吃全年饭”。

支付新年电话

春节拜年的习俗由来已久,至今仍经久不衰。首先是家庭拜年,在一个家庭中,晚辈给长辈拜年,同辈之间互相拜年;后来的拜年是给未服五服的长辈拜年;最后是远拜,给五福的长辈和亲友拜年。以前拜年要磕头,现在一般只打个招呼。商人不仅要打招呼,还要祝贺对方富有。晚辈给长辈拜年,长辈要给他们压岁钱。临清的第一天,男人和已婚妇女参加拜年。男女分开,先拜长辈,再拜家里所有的长辈。这被称为“全家新年祝福”。之后,族长带领他们到不同姓氏的寺庙和祠堂里拜神,这一年被称为“村拜年”。最后,村长指挥全村人在村里的十字路口互相拜祭,解决往年的纠纷和恩怨。这一年被称为“拜年和团结年”,运城等地有“在春节乞讨很长时间”的习俗。起床后,孩子们默默地拥抱着臭椿,唱起了《臭椿王,你长粗我长,你长粗做料,我长穿衣服》。而邹城则有夯鼠洞的特殊习俗。第一天早上,他用面棍捣鼠洞,说:“戳,戳,戳,十只老鼠九只瞎,一只不瞎,要我来戳”,以保证粮食安全。

地域风俗

按照鲁西南的习俗,鸡、鸭、鹅等。第一天早上放不出来。有的人一圈一天,至少半天,怕打扰过年(因为到处都是鞭炮,家禽会被吓得飞来飞去)。其他家畜,如牛、马、狗、猫等。都是优待,有的吃饺子,有的吃肉骨头。有些人用全谷物喂养他们的动物。动物吃饱后,用扫帚扫下头,表示这种粮食丰收。即墨初一早上,隔年鸡喂饭。据说鸡吃一粒米就能下一个蛋,各种食物都是给狗吃的。据说狗先吃的东西一定会大丰收。

第一天早上在胶东的龙口和蓬莱有一些特别的活动。第一,拍照浪费。女主一起床就手持红烛,掀开炕席拍照,然后拍下各个角落的照片,意思是用光明驱除黑暗,驱除一切邪灵。二是压窗台,大年初一早上把各种面粉做的面放在窗台上,很好看。三是“荡”。孩子一起床,就按照父母年前的指示,爬上门闩打三个“秋千”。据说这样能长得快。第四种是把钱放在罐子里,往罐子里扔一些硬币。据说,如果你把钱放进罐子里,一年都不会干旱,收获的时候会有更多的钱。五是扔虫(龙)。第一天早上,女主人必须先把年前用面粉蒸好的虫子放进粮库和面缸里。笙是盈余的谐音,抛笙虫就是“盈余”的意思在地处京杭大运河的巍山县南阳镇,大年初一,孩子们提着灯笼走上街头,跳跃欢呼唱着吉祥的歌,俗称“收发”。有很多孩子唱的吉祥歌:“发财啦!胖!买地!盖房子!”,“今年是个好年!明年划大船!装红枣,下江南,装一个,卸一万,扫仓扫八百担!”,“从!过来吧。元宝要回家了!”

莱芜等地有初一送家人回家的习俗。人们去上坟,烧纸,放炮,磕头,送祖先回坟。回家后,我收起了家谱,春节的祭祖仪式结束了。但有的地区是开学第二天,有的地区是初三,各地不一样。

第一天禁忌

第一天禁忌很多,地点也差不多。在莒南,禁止推磨(年前就封了,初五才允许用磨),禁止提水,禁止扫地,禁止打人骂人。而临沂则避免花钱,包饺子,吃肉,捣蒜。怡园初夜不点灯。据说如果你点亮一盏灯,老鼠就会泛滥成灾。第一天破事是胶东各地最忌讳的。万一打碎了东西,你要拿着棋子,不要回头,不要说话,径直走到井边,把棋子扔到井里,否则你就是“主凶”。有的地方打碎器物后,念“岁岁平安”的吉祥语来破解。第一天煮饺子,破了不能说“破”,要说“挣”。该店春节时同时吃饺子和蒜,因与“蒜”同音,改名为“怡和料理”。

庆祝

春节的庆祝活动从正月初一开始,一直持续到正月十四。胶东地区在农历正月初二后发新年贺词。拜年的时候要摆贡品,烧香烧纸,放鞭炮。一些人在街上搭起祭祀台,一个接一个地燃放鞭炮,非常热闹。邹平在初三下午送新年,俗称“送百神”,也叫“圆年”。临清有在农历二月初二祭祀财神的习俗,商人家里都备有财神的牌位,桌上有“乾隆”和“枣山”。祭祀时,人们烧香磕头。邻居们也会带着香纸到商人家里去祭祀财神,祝贺生意兴隆,主人也会用酒和菜招待他们,以表示感谢。

去拜访亲戚

探亲是春节的一项重要活动。探亲的顺序因地而异。临清是:初二,姑姑家,新婚姐姐家,孙子到姥姥家;第三天拜公公,俗称“离婆家”;第四天,姨妈家和远房亲戚家。在胶东东部和莱芜等地,初二去岳父家做客,未婚青年男女可以不去看望父母而去看望爷爷奶奶。春节期间,家人应该带一些礼物。新婚女婿送给岳父的礼物很有讲究。莱芜一般是四色、六色,有的甚至八色、十色。四色是酒、肉、饼、馒头。鸡肉,鱼肉,香肠,罐头,挂面,油条都是一个颜色。另外,香烟和糖块是必不可少的,但不是同一个颜色。带两只鸡,两条鱼,各种礼物,都是双数,切忌单数。即墨初三或初四给公公婆婆拜年,初五去不了。俗话说“拜四不拜五,拜五死。”莱西串亲戚的顺序是“先见姑姑,后见姑父,公公婆婆在后”。岳家对子女要热情,尤其是新婚的子女。在莱芜等地的宴席上,除了鸡鱼肉蛋之外,一般都有“四顶四”,即四个果盘、四个炒盘、四个小碗、四个大碗、四个大盘。陪同客人要轮流给孩子敬酒。岳的家人给了他叔叔一个大馍馍和一个大约10斤的大蛋糕作为回报。第一年,胶东新媳妇要去老公爷爷奶奶家做客,这叫“扎根”。据说到了爷爷奶奶家,她就可以扎根了,不会有离婚和早寡的情况。生根的时候,爷爷,叔叔,月经等。都给新娘压岁钱。鲁西南新婚夫妇一般在双日串亲,表示成双成对,吉祥如意。旧时临清一般正月十五前不串亲戚,十五后可以串亲戚。

娱乐活动

春节期间的娱乐活动在山东人中极为普遍。秧歌、龙灯、舞狮、旱船、武术表演、球类运动等形式多样。正月初二到十六,曲阜城有鼓楼门会,孔庙开放。会上有花鼓、盲调等地方戏曲表演,有民间艺术表演,有卖玩具、烟花、鲜花、炸糕的商贩。14号是这个会的高峰,农村很多人进城赶会,俗称“赶访会”。为了观看会上的热闹场面,孔府的夫人们在孔府大门内侧的墙边搭了一个平台和一个棚子,挂了灯笼和装饰好的灯笼,并在平台的临街一侧挂了竹帘,以供观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