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节气
俗话说“冷在初三,热在初三。”“伏”是农历二十四节气之外的节气之一,伏日是一年中最热的时期,包括初、中、末三期,以节气与主枝日期相结合的方法确定。“立夏后第三个庚日为始倒伏日,第四个庚日为中倒伏日,立秋后第一个庚日为终倒伏日。”
。这样,第一天和最后一天是10天,中间的日子有时是10天,有时是20天。从出入来看是我国夏季最热的时候。
“三伏热”指的是三伏。那么,“三伏”中哪个阶段的平均气温最高呢?一般来说是中档最高的,所以当时节气的名称就叫“大暑”。但是中日两国一年的极端最高气温不一定在中间,尤其是东部沿海地区,包括青岛,最后大多是热的。这是因为海水热容量大,春夏两季升温比陆地慢,所以东部沿海地区全年最热是在8月上旬和中旬。
我国自古就有“避暑”的习俗。人们在三伏天应该吃清凉的食物。这个时候瓜果都熟了,人们就把瓜果泡在井水里,等凉了再吃。因瓜浮于水面,果沉于水底,故名“浮瓜沉梅”。在这个季节,家家户户都种满了鲜花和李子,这是一种享受。三伏天的民间饮食很有特色。俗话说“饺子容易掉,煎饼三伏天摊鸡蛋”。这种吃法就是多出汗,排出体内毒素。除了流汗的饮食习俗,我市农村下午还有狗肉羊肉补的习俗。
农历六月初一,在青岛已经说了半年了。都说半年应该是七月初一,但是老一辈人沿袭了这个传统,就是六月上半月。尤其是在农村,更受重视。旧时,胶州农村在这一天有“挂锄头”的节日,村民们把这一天视为庆祝丰收、祈求丰收的节日。这个时候小麦已经收割完了,农民们要品尝新的东西,或者走亲访友。人们在屋内、院子里、麦田里摆上桌子,放上蒸熟的枣糕和桃李等五种水果,用新收获的麦子装满木桶,在木桶上贴上“福”字,焚香放鞭炮,祈求秋天风调雨顺。之后,人们愉快地吃饺子,还有由肉、蔬菜、粉条和海带制成的“杂烩菜肴”。男人们在麦田里猜拳也玩得很开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