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文学的古代天文著作有哪些?

#能力培养#引言成就辉煌的中国古代天文学孕育了丰富的天文经典,古代天文学家用他们饱含知识的笔墨书写了许多篇章,给我们留下了非常珍贵的天文遗产。现在我们去KaoNet看看古代天文著作吧!

三个日历

刘鑫(?-23)一般认为是根据汉武帝元年(公元前104年)邓萍、罗等人所写的历。这是现存最早的完整历法,后世历法的基本内容一般在此时就有了。三历共七节:统母、纪母、纪母。五步行星的基本常数和计算方法,包括交会周期、运行动力学、侵染规律、行星位置预测等。讨论了恒星年龄的计算方法;世界经典谈考古年代学。三种历法还明确规定以中性月份为闰,选择一个“上元”作为历法的起点。这三部历法的这些内容对后世的历法影响很大。有些至今仍在使用。清代学者钱大昕(1728-1804)、李锐(1773-1817)、董有成(1791-65438+)。

干象日历

刘虹(约135—210)作于汉献帝建安十一年(公元206年)。它在月球运动的研究上取得了新的进展,首次提出了月球近地点(近地点)的运动,从而推算出近地点月的长度,并在近地点月每天编制月离表,首次提出黄白交角为六度(也

《刘卓》(544-610),成书于文帝仁寿四年(公元604年),未刊。考虑到太阳和月亮视运动的不均匀性,黄计算了太阳和月亮相遇的三次时间,建立了等距二次差分插值法。1.为了获得任意时刻的新月改正值,建立了任意区间二次差分插值法的计算公式。

大雁历

唐玄宗十五年(公元727年)僧人及其随从(公元683-727年)所撰,后由(公元667-730年)和陈编。唐玄宗十七年(公元729年)颁布,天宝十年(公元751年)使用。开元二十一年(公元733年)传入日本。说说具体的计算方法。还有12个历法(包括三个简写的例子)讲历法的理论问题,是大衍历写的一篇论文,俗称大衍历。大衍历的制定是从仪器的制造开始的,通过实际观测来确定基本的天文数据,这是一种科学的方法。大衍历制定后,发现了太阳和月亮的不均匀运动。

服务日历

元世祖至元十七年(公元1280),郭守敬(1231-1316)所作,次年出版。明朝的大历沿用其法,前后用了360多年,是古代历法中最长的。后来西方天文知识传入,影响了历法的编制。《元史·役志》第一、二章是郭守敬在王勋初稿(1225-1281)的基础上重新编辑的。虽然当时已经出版了服务编年史,但是,各种数据的表格和步进算法还没有最终确定。元十八年(公元1281),王勋不幸去世,由郭守敬一人主持。他是“举一反三,整整齐齐地分成两卷”。计时历法有七个部分,其内容与大衍历相似。而用等距三次差插值法计算太阳和月亮的五星位置,用矢状分圆法和类似球面三角形的方法根据太阳的黄经计算赤经和赤纬,在天文学和数学史上是非常重要的。目前,许多中外学者都在研究服役历。

崇祯历书

明朝末年,徐光启(1562-1633)为主编,李天经(1579-1659)延续,从崇祯二年到七年(1629到1634)。天文仪器、太阳、月亮和五大行星的运动和日食、全天星图、中西单位换算等。* * *四十六种,137卷,采用第谷(1546-1601)的太阳系结构体系,在计算方法上翻译哥白尼(1473-0)。还有开普勒关于火星运动的书里的材料(1571—1630)。历法计算没有使用中国传统的代数方法,这是中国天文历史上的一个重要转折点。中国古代天文体系开始向现代天文学转变。

明末民间历书并不是根据崇祯历书编制的。清代根据《崇祯历书》《世贤历书》编撰的历书,一直沿用到清末。在《四库全书》中,有传教士汤若望的《西方新计算书》100卷(159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