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经》中的七月指的是什么?
七月流火指的是农历的七月,也就是夏秋之交。
七月流火出自诗经,国风,原文为“七月流火,九月衣。第一天,李烈在第二天遭到袭击。没有衣服,没有棕色,为什么要死。第三天,第四天踮起脚尖。和媳妇在一起,我很高兴在南方。”
文中指出,农历七月天气转凉,天刚黑下来,就能看到大火星从西边落下。第一句是引子,天气渐冷。最后一句是留下来,是时候缝拍昌黎做的寒衣了。要想今天观测,得等到阳历八九月。
关于“七月丝虫病”含义的争论;
2005年7月12日,郁慕明在中国人民大学演讲。全国人大主席纪宝成在欢迎词中说:“七月充满了火,但充满热情的不止是天气。”此事引发了对“七月之火”正确使用乃至国学复兴的更广泛讨论。
有人认为这是误用,与人民大学推动国学复兴的努力不符,应该予以纠正。另一方面,这种语义演变随处可见也就不足为奇了,比如像明日黄花(昨日黄花非官方承认)这样的词。
相反,这是正常的文字变化。当代阳历的七月相当于农历的六月,是一年中最热的时候。用七月流火来形容炎热的天气非常恰当,属于外来词,符合词汇发展规律。现在已经用七月流火来表示天气炎热,我们应该把这个意思作为正确的用法来接受,否则就犯了“今人回顾过去”的错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