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北民俗

首先,十月一日

在淮北地区,每年农历十月初一是“鬼节”,这其实是一个缅怀祖先的节日。

[扫墓]

耕完了,粮食回仓了,天气越来越冷。人们怀念逝去的亲人,为他们增添御寒的衣物。他们通常会将纸剪成冬装,买些纸钱、硬币和纸锭,在祖坟前焚烧,并跪拜以示孝顺。在这一天,在安徽南部的黟县,结婚的女孩会回到父母家为死去的亲人烧纸。民间有句话:“清明节前,十月一日后”。扫墓从农历10月1日开始,到10月15日结束。所以称之为“燃后”。在一些地方,我们在这一天要去祠堂烧香祭祖。

[退出会议]

皖南黟县有“出门开会”的民俗。“出会”以“土地神”(无常)为主。9月1日起,县城南门周姓、侯姓“罗汉扫街”开始。然后南门的“土地神”(无常之王)晚上去巡逻,白天“土地神”会分别在第三、第五、第八、第十天进城巡街。直到10月初一,各乡镇的“土地神”全部集中到市区。除了“土地神”唱主角,还有“将军A”、“中介”、“罗汉”等表演,以高跷的形式表演。四乡强壮的男青年还表演“抛叉”等武术。

第二,十月半

农历十月十五,又称“十月王朝”、“夏媛节”,也是祭祖的节日。这一天重点是祭奠那些没有主人的远祖,烧纸烧香。有些地方还会请道士做一个小时的仪式,摆香案,点蜡烛烧香,敲钟念经,撒茶粉。叫做“堵门解困”。

第三,庆祝丰收

农历十月的农事已经完了。为了庆祝丰收,皖西农村和集镇的人们往往按照自然村(或联村)和街道搞一些娱乐活动,既是对上帝的回报,也是自娱自乐。

和平委员会

简称“做和平”,一年一次或两年一次,资金由群众以户为单位筹集。付出多的叫“纠头”,付出少的叫“信众”,付出少的叫“附香”。“和平会议”一般持续三天,多则四五天。所有的活动都是给道士或和尚的“仪式”,名称各种各样。“打水”、“摆天鹅”、“摆河灯”、“点蜡烛”、“跑步”、“挑战擂台”、“推葫芦”等节目活动有七八十个。有关于鬼神之间传播因果报应的迷信传说,也有民间歌舞、武术等娱乐活动。举行“和平会议”时,远道而来的人们集体观看,会场非常热闹。

[唱社戏]

主要是邀请民间戏班唱京剧或地方戏,一般是三天三夜,“唱社戏酬神”。广场上要设置两个平台,一个是演员表演用的,一个是各种神的展示用的,是“请神看戏”的神圣平台。唱社戏有自己独特的规则,就是先拍戏,再跳天,也就是“天佑百姓”、“财神”、“魁星”。这些都是愚蠢的舞蹈。然后是“大祝福”,即盛、丹、景、丑、美等所有演员一起盛装上台,齐声高唱祝福。最后将表演正式节目,结束前还会再表演两场“尾戏”。这种农村秋收后的娱乐活动,远近的人都来看戏,不仅是为了庆祝丰收,也是为了劳累后的休息和享受。

第四,冬季至日节

在“冬至日”这一天,所有较大的宗族都会在冬至日节当天到祠堂祭拜祖先,并在祖宗牌位前摆上鸡、肉、鱼、果、饼等各种供品,宗族中的中老年人则是主要的祭司和“礼生”。祭祀结束后,在祠堂吃晚饭。参加宗族聚餐的人有老人、户主、管家、学者等。,被称为“冬季至日节”。一般家庭中午也要做几个荤菜加餐。在一些地方,在冬天至日的清晨,人们吃南瓜、南瓜粑粑和煎蛋。老年人在冬天的至日上喝香油御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