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小说阅读、现代文阅读、作文、诗歌鉴赏等各种类型的语文学科,你有什么技巧?回答格式?谢谢你

现代阅读答题技巧

首先,看一下。

面对一篇文章,先快速阅读,搞清楚文章的体裁和大致内容。

第二,“去肉保骨”

一个作家在写文章之前要先搭好架子,然后整理材料。这个架子反映了文章的整体思想。好的文章,材料附在架子上,就像肉附在骨头上一样。所以要理清思路,首先要去掉这些“肉”。

常见做法:1,放弃偏见,采取正确的方法;2.分层归纳。采取正确的方法摆脱偏见意味着将文章的信息分成主次,只提取主要信息。具体到文章中的一段话,就是提取中心句。中心句一般在一段的开头或结尾,所以不难判断。层次归纳法是总结一段话的大意,一般适用于散文阅读。

第三,“定点扫描”

完成以上两步后,就正式开始答题了。首先是“定点”,即找出每道题的点,将题干与文章对应起来。找到问题点,就进入“扫描”阶段。以问题点为中心上下扫描,寻找答案点。一般来说,代词所指的在上面,比喻句所解释的也在上面;观点句的理解取决于它的下一句,材料所阐述的观点取决于它前面的论点句;散文的主句往往在抒情和议论文的句子里。找到答题点,还要注意答题方法。大多数情况下可以直接引用原文中的句子来回答。如果题目要求你“概括”“总结”,一定要通读整段甚至全文,整合要点,用流利的个人语言表达出来。

命题人提出的问题是整体设计的,几个问题由浅入深,问题之间既相互独立又相互联系。一般来说,要从第一个问题开始,一步步来回答。但是有时候我们可以来回参考,从话题之间的关联性中获得灵感,从而更快的找到答案或者验证答案。

第四,回答问题

很多考生在平时的训练中不注重对题目的考查,在满足于一知半解的基础上盲目答题,导致失分严重。那么,从哪些方面入手呢?

1,看分数

一个问题该得多少分,是考生如何回答的重要提示。比如一个问题给2分,如果要求考生总结回答,只需要回答总结内容(总结中的文字必须与原文紧密相关);如果要在原文中回答,需要在原文中找两个合适的句子(稍微压缩一下原文句子)(每个正确答案给1分),这就是所谓的对位分配法。如果是6分题,分值重,能力强,有两个提示:一是要求考生按照原意,依靠主观想象答题,只能回答两个方面;二、要求考生以全文为中心,根据文章潜在认知(略压缩)寻找答案,只回答三个或任意三个方面。对于这类问题,出版社一般会注明序号。从这几点来看,答案应该是高度概括的,也就是层次性的,而这个“层次性”并不是无中生有,它往往是段落或者全文层次的映射。阅读文章时如果能很好地结合题目的赋值和答题的要求,就能轻松理解文章,轻松答题。

2.看重要的单词和句子

作者在写作中经常使用一些有特殊含义的词语,或者在写作结构中能起到一定作用的句子,或者在表达情感、描写景物时带有明显情感基调和景物特征的句子。比如在用词方面,要具体注意体现作者立场和观点的用词、表达作品主题的用词、反映文章深层内容的用词、作为文章结构参照的用词、具有隐喻、借代、反讽等含义的特殊用词、根据上下文包含不同含义的用词。在句子方面,要特别注意语义相对含蓄的句子,这是表达整部作品主题或语境层面的关键句子——燕文;丰富生动的句子,包括中心句、总结句和过渡句;理解错别句和难懂的比喻句比较容易;表达某种情感,使用相同句型的句子等。都是作者用来出题的对象。在阅读的过程中,我们必须理解写作中的重要词汇和表达。

3.寻找答案的技巧

现代汉语阅读理解题的设置有一定的依赖性,即不可能脱离原文独立设置题型,即使一些能力较强的题型也需要考生发挥想象力答题。所以每个问题答案的影子都能在原文中找到。在议论文或有叙述和讨论的短文中,答案往往隐藏在总结或议论文的文字中。只要发现总结了经验,就不难得出正确答案。作者在写关于事物的散文时,往往借助于事物的特性和它们之间的关系来阐明某种人生哲学,这些都是描写中占主导地位的。只要能找到并总结出来,结合生活,就很好回答了。

4.选择合理的句型

运用恰当的句型答题,可以很好地考察考生的语言组织能力和对文章的认知能力,同时能够熟练答题,提高答题的准确率。所以回答的时候要慎重考虑选择哪种句式。答案要和题目相关。所谓“相关性”,就是“问”和“答”是有关联的,所以怎么答怎么问能体现答案的完整性,并能激发灵感,确定选择哪种句式回答,避免错误答案。回答问题的时候也要注意叙述对象。答题具有一定的针对性,但很多考生在答题时往往会忽略其针对性和叙述对象,导致句型误用、语言疾病、不完整、不规范,甚至答错。所以回答问题的时候,写叙述对象是有好处的,但没有坏处。

5.选择标准答案角度

回答的时候,无论是正面回答还是反面回答,是站在作者的角度,还是站在别人的角度,都影响着回答的效果。正面回答问题,直白流畅;从反面回答问题,含蓄而有意义;用别人的话和行程回答问题,显示了主角的性格和品行。同时也可以拓宽考生的思路。针对这种题型,考生一定要仔细考察题意,选择最佳的答题角度来答题。

记叙文阅读和回答技巧

1.文章体裁?

诗歌、小说、散文(抒情散文、叙事散文)、剧本、说明文、议论文。

2.叙事六要素?

事件的时间、地点、人物、起因、经过和结果。

3.找主题句?

寻找第一段或最后一段中的抒情句子。

4.文章的内容是什么?

方法:看题目,看人(事),看事件,综合归纳。这篇文章叙述(描述和解释)...和显示(赞扬和揭示)...

5.物质组织的特点是什么?

选择紧密围绕中心的典型事件,进行适当的剪裁和细节处理。

6.分层次?

(1)除以时间(找出表示时间的短语)

(2)根据位置(找到表示位置的短语)

(3)根据事物的发展过程(找到每个事件)

(4)总分(掐头去尾)

7.有哪些叙事线索和作用?

线索:(1)核心人物(2)核心事物(3)核心事件(4)时间(5)地点(6)作者情感。

作用:它贯穿全文的脉络,把文中的人物和事件有机地联系起来,使文章条理清晰。

8.为文章写一个标题。

找到文章的线索或中心

(1)核心人物(2)核心事物(3)核心事件(4)作者情感

9.叙事顺序和功能是什么?

(1)顺序叙事的作用(按事件发生的先后顺序):叙事有始有终,读起来清晰,印象深刻。

(2)倒叙(先写结果,再解释前面发生的事情。)作用:制造悬念,吸引读者,避免叙述的单调,增强文章的生动性。

(3)插入(叙述时打断线索,插入另一个相关的东西。)作用:补充和衬托情节,丰富形象,突出中心。

(4)平圩

10.语言特色?

结合语境和修辞方法从以下句子中选择:生动、清新优美、简洁、准确严谨、精辟深刻、通俗易懂、音韵和谐、节奏感强。(注:一定要结合具体的句子来分析。)

11.写作技巧和功能?

(1)拟人手法:赋予事物以人的性格、思想、感情和动作,将事物拟人化,从而达到形象生动。

(2)比喻:生动简洁地描述事物,说明道理。

(3)夸张:突出人或事物的特点,揭示本质,给读者以鲜明强烈的印象。

(4)象征主义:对所描述的事物赋予特定的意义,表达情感

(5)对比手法:通过对比,突出事物的特点,更好地表达文章的主题。

(6)衬托(侧面衬托)手法:用次要的人或物来衬托主要的人或物,突出主要的人或物的特点、个性、思想感情。

(7)讽刺:运用比喻、夸张等手段和方法,对人或事进行揭露、批评和嘲讽,加强深刻性和批判性,使语言辛辣幽默。

(8)欲扬则先抑:先贬低再大力赞美所描写的对象,上下文对照,突出所写的对象,收到意想不到的感人效果。

(9)前后照应(首尾呼应):使情节完整,结构严谨,中心突出。

12.修辞方法和功能

(1)比喻:生动简洁地描述事物,说明道理。

(2)拟人:赋予事物以人的性格、思想、感情和行动,将事物人格化,从而达到形象生动。

(3)夸张:突出特点,揭示本质,给读者以鲜明强烈的印象。

(4)排比:组织清晰,节奏鲜明,语言潜力增强,长于抒情。

(5)双重性:形式工整,音韵和谐,相互衬托,相得益彰。

(6)重复:强调某种意义,强烈的抒情性和感染力。

(7)提问:自问自答,吸引注意力,启发思考。

(8)反问:态度明确,语气强烈,抒情性强。(注:一定要结合相关句子来分析。)

13.具体词语的意义和作用是什么?

方法:联系词语的本义,解释文中的意思,找出其所指的具体内容。答:“××”一词原指…,这里指…,起…的作用。

14.这个句子是什么意思?

抓住关键词,分析其特点和意义,然后结合上下文进行解释。

15.句子在结构中的作用是什么?

(1)继续上面(2)打开下面(引出下面)(3)连接前面和下面(过渡)(4)为下面做铺垫。

16.表情?

叙述,讨论,抒情,描述和解释

17.论证在叙事中的作用是什么?

启发读者思考,指出人物或事件的意义,突出中心,升华主题,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

18.抒情性在叙事中的作用?

表达作者真挚深刻的感情,激起读者的感情,使文章具有强烈的感染力。

19.描述的类型和功能?

人物描写:(1)外貌描写(2)举止描写(3)动作描写(4)语言描写(5)心理描写。

作用:塑造人物形象,推动情节发展,揭示文章主题。环境描写:环境描写渲染气氛,烘托人物情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