库聪是怎样的人?为什么不是在56个民族中?

没有苦聪人,但有苦聪人。1985年,“库聪人”被划为拉祜族。

他生活在云南省边境哀牢山、无量山一带海拔1800米的山区,人口约4万人。1956年夏天,中国人民解放军考察队在中越边境金平苗族瑶族傣族自治县的原始森林中发现了苦聪人的踪迹。

从20世纪60年代开始,在政府的帮助下,苦聪人逐渐走出大山,定居耕种。

扩展数据:

我国有3万多贫困人口,主要分布在哀牢山和无量山海拔1,800-2100米的山区。1987年,经云南省人民政府批准,库聪人属拉祜族。主要分布在镇远、金平、卢纯、新平、墨江县。

拉祜族的库聪人自称“果措”。清朝前后,又称为“古教”。1956年夏天,中国人民解放军考察队在位于中越边境的金平苗族瑶族傣族自治县原始森林中发现了苦聪人的踪迹。从20世纪60年代开始,在政府的帮助下,经过艰苦细致的工作,苦聪人逐渐走出大山,告别了狩猎生活,实行定居和定耕。

在20世纪50年代,苦难人民的社会经济大致可以分为两种类型:

深受彝族、哈尼族、汉族影响的镇远、新平、墨江。元江、普洱的苦聪人早在清朝就已经耕种水田,社会内部出现了贫富分化和阶段划分。

二是散居在金平县的苦聪人,尤其是自称拉祜族西的黄苦聪人,尤其是他们的生产力或者说生产关系,都保留着许多原始的残余,刀耕火种,农耕技术非常落后,一年大概有三四个月的时间在挨饿。库聪人不种麻和棉花,也没有自己的纺织业。大部分布衣都是和哈尼族交换获得的。

男人穿“亚麻短裤”,女人穿“短裤长裙”。通过交换解决装饰品。妇女用彩色藤皮做发带,饰以银泡、贝壳和铸市,佩戴手镯和佛珠;男人经常戴着角,以显示他们善于狩猎和勇敢。

百度百科-苦聪人

百度百科-镇沅拉祜族(苦聪人)历史文化博物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