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节传说(短篇)

清明节的传说:

1.据说在春秋时期,晋朝的儿子重耳为了逃避迫害而流亡国外。在被流放的路上,在一个荒凉的地方,重耳失去了力量,再也站不起来了。他跟着牧师来到一个僻静的地方,从他的腿上割下一块肉,为重耳做了一碗肉汤。重耳喝下它后,他的力量增强了。

19年后,重耳成为君主,奖励他的流亡英雄,并忘记了介子推。有人劝介子推面军悬赏。他最鄙视这种人。他收拾好行李,悄悄地和他一起向山上跑去。

重耳听说后,想把介子推下山,但是山上的树太多,走不动,于是重耳想用烟把他熏下来。结果介子推死了,留下血书:“望大师明。”

所以这一天是清明节。

2.在我的家乡有一个关于清明节的传说。据说春秋战国时期,有一位王子在流放期间随他逃亡,朝臣大都分道扬镳。只有几个忠诚的人留下来,跟着他。其中一个叫介子推。有一次,王子饿晕了。为了救王子,介子推从他的腿上割下一块肉,用火烤熟了给他吃。十九年后,太子回国,成为君主。后来有人说晋文公。

晋文公上台后,除了介子推之外,对那些与他同甘共苦的朝臣提出了很多赏赐。有人在晋文公面前为介子辩护。晋文公想起往事,心虚不已,晋文公亲自去请。然而,当晋文公来到介子推手的房子时,他看到门是关着的。介子推不想见他,背着母亲躲在山里。晋文公让他的御林军去搜山,但是没有找到。于是,有人出了个主意,说,不如放了火烧山,三面放火,留一面,希望火烧起来介子自己出来。晋文公下令提升火烧山。没想到,大火烧了三天三夜。大火扑灭后,介子终究没有被推出来。上山一看,母子俩抱着一棵烧焦的柳树,已经死了。

第二年清明节那天,晋文公带领大臣们到山下的缪杰庙祭奠介休,看到火烧林坡上的烧柳死而复生。晋文公认为柳树是由介子转化而来的,所以他给它取名为清明柳。晋国人要在家里挂柳枝,扫墓种柳,还要去山里徒步。

清明节又称踏青节,是中国的传统节日之一,也是最重要的祭祀节日之一,在仲春和春末之交,也就是立冬至日后的104天。这是祭祖扫墓的日子。

中国汉族的传统清明节始于周朝,已有2500多年的历史。受汉文化的影响,中国的满族、赫哲族、壮族、鄂伦春族、侗族、土家族、苗族、瑶族、黎族、水族、京族、羌族等24个少数民族也有清明节的习俗。虽然各地习俗不同,但扫墓祭祖、郊游是基本主题。

清明节原意为扫墓日,民国政府于1935年春分后15天定为国定假日,也称全国扫墓节。2006年5月20日,经国务院批准,清明节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