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求关于低碳生活和环境的文章

近年来,能源短缺和环境污染已经成为世界关注的焦点。改变高能耗、高污染的传统经济增长方式,大力推进节能减排,发展以低能耗、低排放为标志的低碳经济,实现可持续发展,正成为世界各国经济发展的共同选择。

作为一个发展中大国,中国的能源和环境问题尤为突出。2007年,党的十七大报告首次提出了“建设生态文明,基本形成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产业结构、增长方式和消费方式”的概念,为可持续发展指明了方向,也让人们更加关注低碳经济的兴起。

低碳经济的本质是高能源利用效率和清洁能源结构的问题,核心是能源技术创新、制度创新和人类生存发展理念的根本转变。

低碳经济的发展模式为节能减排、发展循环经济、构建和谐社会提供了可操作的诠释。它是落实科学发展观、建设节约型社会的全面创新和实践,完全符合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的发展思路,是一场涉及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和价值观念的全球性革命。

马指出,要重视资源、能源和环境的边界效应。他说,面对能源和环境的双重威胁,我们必须深刻反思西方科学理性主义背景下消费拉动需求、促进经济增长理论的不足。寻找一种更加关注资源、能源和环境边界效应的经济增长模式,探索新的经济理论的时候到了。

人类生存的过程就是消耗能量,向大自然排放对环境有害的物质的过程。二氧化碳是人类消耗能源和资源的必然产物,也是温室效应和环境问题的罪魁祸首。随着人口的增加和活动能量的急剧膨胀,人类的活动已经危及到自身生存的基础。

据统计,作为世界上最大的能源消费国,美国以世界6%的人口消耗了世界30%的能源。然而,中国的单位GDP能耗是日本的8倍,人口是美国的几倍。按照这种发展模式,我们缺乏持久的创新能力,环境恶化和能源短缺将是未来50年中国发展的最大瓶颈。节能减排、实现低碳发展、建设生态文明社会已经成为不可逆转的趋势。

由世界银行前首席经济学家尼古拉斯·斯特恩(Nicholas Stern)领导的《斯特恩评论》(The stern review)指出,全球每年1%的GDP投资可以避免未来每年损失5% ~ 20%的GDP,并呼吁全球向低碳经济转型。2007年7月,美国参议院提出《低碳经济法案》,这标志着低碳经济发展道路有望成为美国未来的重要战略选择。德国希望在2020年,国内低碳产业超过其汽车产业。向低碳经济转型已经成为世界经济发展的大趋势。

作为一个高能耗国家,我们需要从节能减排和低碳发展的内在规律中找到中国巨大社会浪费和环境污染的源头。我们必须摒弃只关注“用”层面的具体技术问题,如建筑节能、煤炭高效利用,而忽视“体”层面存在的痼疾,如消费驱动经济增长理论的负面影响、城乡空间布局、国民生活方式的巨大浪费等等。因此,只有创新思维,转变观念,坚持体功能结合,从全局和系统论的角度出发,才能正确认识和加快低碳经济的发展。

1.倡导绿色消费和绿色管理理念,形成低碳生活方式。一定要改变大众和社会的观念,做任何事情都要适度合理。对个人来说,要培养节约是美德的观念,彻底改变食物浪费等与节能减排背道而驰的陋习;对企业来说,要贯彻绿色管理的理念,建立清洁生产机制和精益生产模式;国家引导企业将环保成本纳入生产成本,帮助企业树立企业公民意识,解决节能减排效果不佳的错误观念。

2.解决隐藏在空间格局和社会发展格局中的巨大浪费问题。有效的节能减排必须建立在产业相对集中的基础上,可以产生专业化分工,提高效率,节约能源;同时促进集群创新,不断产生新的技术和工艺,从而降低材料消耗。

3.培育静脉产业,建立完整的产业化体系。目前人们对循环经济体系的认识还停留在表面,基本理解为废渣利用、尾气回收等。真正的循环经济体系应该像人体系统一样。如果把工业制造系统比作人体的动脉系统,那么我们废旧工业产品的回收就应该像人体的静脉系统。工业产品的回收——“静脉”产业应该是一个庞大的产业。

4.大力发展低碳技术,解决自主创新成果和人才缺乏的问题。低碳技术包括可再生能源和新能源、煤炭清洁高效利用、油气资源和煤层气勘探开发、二氧化碳捕集与封存等领域有效控制温室气体排放的新技术。要加强自主创新能力,鼓励企业开发低碳技术和低碳产品,整合市场现有低碳技术,快速推广应用。

低碳经济的加速发展迫切需要大量尖端科技人才和成果的支撑。以新能源领域的人才现状为例,目前中国风电行业接受过长期专业技术培训的不超过50人。在我国《可再生能源法》实施两年后的今天,只有华北电力大学成立了可再生能源学院。此外,传统的创新成果评价认证体系存在一些现有科学体系无法解释的成果无法认定的尴尬现实。未来的重大科技成果很可能来自自学成才的科学工作者。面对现有科学体系无法解释的成果,应采用“非知识原理”结合实证研究的方法进行识别。

5.加快文化创意产业建设。文化创意产业处于技术创新、研发等产业价值链的高端,是高附加值产业和低碳消费绿色产业。大力发展文化创意服务业,可以为社会创造巨大的财富,避免能源过度消耗和环境污染的问题。

6.从雨污分流入手控制城市污染。全国县级城市基本没有雨污分流设施。大中城市的雨污分流设施虽然投资较大,但实施不够彻底,导致污水处理厂的大量劳动成果被无法全面实施的雨污分流措施“一票否决”。

7.从我国能源结构出发,抓住矛盾的主要方面,才能提高节能减排的效率。中国的能源消费形式主要是电力消费、农村供暖和城市集中供暖消费、电能消费,其中约68%的能源是由各种能源转化而来并消耗掉的。然而,我国电力系统普遍存在运行效率低下、能源浪费严重的问题,尤其是在配电和用电两个环节。总节能潜力为654.38+0.2亿千瓦,占中国电力的20%。重点推进配电、用电领域重大自主创新项目,可大幅提高节能减排效率。

8.低碳经济之路的核心是建设中国乃至世界的可再生能源。

源系统最终将实现从“高碳”时代到“低碳”时代的跨越,真正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