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暑的寓意是什么?它的特点和节气文化是什么?

导读:暑节气是大暑之后夏季的最后一个节气。很多人说,酷暑是最热的时候。是真的吗?酷暑正值三伏天,所以说是一年中最热的节气是对的。那么,大暑的寓意是什么呢?大暑节气文化有什么特点?想了解就来看看我的介绍吧。

大暑的寓意是什么?

“暑”就是热的意思,大暑,顾名思义,就是非常热。

暑,二十四节气中的第十二个节气,也是一年中最热的节气。其气候特点是:“窦指丙为大暑,斯天气强于小暑,故称大暑。”仲夏前后是一年中最热的时候。我国很多地区经常出现40摄氏度的高温天气。夏季是温暖作物生长最快的时期,也是雷暴最多的季节。有句谚语说“东边没有一滴闪电,西边走不动”,意思是夏天的下午,如果东边出现闪电,这里就不会下雨。如果闪电在西方,很快就会到来,逃都来不及。同时,干旱、洪水、风灾等气象灾害也是许多地区最频繁发生的。

中国古代大暑分为三期:“腐草为萤火;二、静待土壤滋润消暑;下雨的时候就好了。”世界上有2000多种萤火虫,分为水生和陆生两种。陆生萤火虫在干草上产卵,天热的时候萤火虫排卵,所以古人认为萤火虫是用烂草做成的。第二个天气是天气变得闷热,土地潮湿。第三种天气是经常有大雷雨,这种大雨减弱了热量和湿度,天气开始向立秋过渡。

大暑的特点

夏季节气在“三伏”,是我国日照最多、气温最高的时期。全国大部分地区干旱少雨,很多地区气温都在35度以上,所以所谓的“三灶”也是最旺的。

长江中下游到华南以北的江浙江西等地,炎热多雨,雨水滴如金。有“夏雨轻似银,夏雨重似金”、“雨中雨,里多米囤”、“雨天雨,粮棉丰”、“不受旱,一亩加一担”之说。就像左河水的诗里说的,“阳光明媚,天气炎热,但无所事事,担心苍蝇和蚊子。云鼓起,箭将金洒荷塘。”如果酷暑前后下雨,预示着未来雨水会更多。农业上有句谚语“夏天有雨,秋天有水就够了;夏天不下雨少雨,担心吃不上水。

在华南西部,虽然高温出现最频繁,但雨水最充沛,雷雨最常见,是雷雨最多的季节。这里有句谚语:“东闪不降,西闪走不了。”意思是夏天的下午,如果东方出现闪电,雨就不会到这里来。如果闪电在西边,雨很快就会来,躲都来不及。

根据炎热与否,有许多农业谚语预测后期天气:例如,在短期内,有一个“大暑,田将休息;夏季凉爽,水满池塘”;中期表示“大暑,秋后凉”;长期预测有“暑热难耐,四个月无霜”“暑不热,冬不冷”“暑不热,冬必腐”。

酷暑中的节气文化

喝夏天的羊

山东很多地区在大暑之日都有“喝夏羊”(即喝羊肉汤)的习俗。在枣庄市,许多市民在炎热的夏天去当地的羊肉汤馆“喝夏羊”。

银福茶

从古至今,人们都有夏天三伏天喝茶的习俗。三伏天的茶,顾名思义,就是三伏天的茶。这种由金银花、夏枯草、甘草等十余种中草药熬制而成的茶,具有清凉解暑的作用。

斗蟋蟀

酷暑是农村田间蟋蟀数量最多的季节。在中国的一些地区,人们有饭后斗蟋蟀的习俗。

吃仙草

广东很多地方在夏天都有“吃仙草”的习俗。曹宪又名仙草和曹宪,是重要的药食两用植物资源。因其神奇的消暑功效,被誉为“曹宪”。茎叶晒干后,可制成仙草,在广东称为凉粉,是一种夏季甜点。

晒姜

符江起源于中国山西、河南等地。在三伏天,人们会将生姜切片或榨汁,与红糖混合,放在容器中,用纱布覆盖,在阳光下晒干。经充分勾兑后,对胃寒、感冒、咳嗽有奇效,有温补保健作用。当身体吃了寒凉的东西,淋雨或者长时间呆在空调房里,喝一杯生姜可以及时消除身体因寒重带来的各种不适。

烧香

伏翔,夏季节气气温最高,农作物生长最快,大部分地区旱、涝、风灾害也最频繁。抢收作物种子、抗旱排涝、田间管理任务十分繁重;因此,人们烧香,祈求风调雨顺,五谷丰登。

还有一种说法是接近中医艾灸。三伏天,某些穴位可以熏香,可以治疗很多顽疾。

吃菠萝

酷暑期间,台湾省有吃菠萝的习俗,民间认为此时菠萝最好吃。此外,菠萝在闽南语中的发音与“旺来”相同,因此也被用作祈求平安吉祥、生意兴隆的象征。

送一艘“夏船”

大夏送“夏船”活动在浙江台州已有上百年的历史。“夏船”完全按照旧三桅帆船的规模建造,里面装有各种祭品。活动开始后,50多名渔民轮流抬着“夏船”上街,鼓声震天,鞭炮齐鸣,满大街都是祈福的人。“夏船”最后被运到码头,进行一系列的祈福仪式。随后,这艘“夏船”被渔船拖出渔港,然后点燃在海面上,任其沉浮,以此来祝愿人们丰收,健康生活。台州椒江人也有夏天吃生姜汁调蛋的习俗。姜汁可以排除体内湿气,姜汁可以调蛋“补人”。有些老年人喜欢吃鸡粥,据说可以补阳。

过热

在大暑节,莆田人有吃荔枝、羊肉、米粒的习俗,称为“过大暑”。在大夏时节,亲戚朋友之间经常赠送荔枝和羊肉作为礼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