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北极馆气象博物馆的发展历程

据史料记载,早在南朝刘宋时期,即公元421年,北极阁内建有“四天台”,有专职官员观测天象、测量天气、提供数据、编制历法。元代在原址重建天文台,天文学家郭守敬发明的天文仪器首次配备于1341。明朝洪武年间(1381年),重修为秦天台。到清康熙初年,剩余的仪器设备全部运到北京,琴天台被废弃。直到1928,民国政府在此重建了中央研究院气象所,即气象台。中国古代气象分为石器时代和传奇历史时代,夏商周,春秋战国,秦汉,三国到明朝,清初,记录了古代人在变化环境中的进步。2003年,在陕西杜尧陶寺庙祭祀遗址的考古发掘中,发现了世界上最古老的天文台,比英国的巨石阵天文台早500多年。陶寺观象台由13根夯土柱组成,呈半圆形,半径10.5米,弧长19.5米..通过土柱的缝隙从观测点观察日出方向,确定季节和节气,安排农事。比如从第二个狭缝看,日出是冬天的至日,从12狭缝看,日出是夏天的至日,从第七个狭缝看,日出是春分和秋分。看过长安最长一天的朋友,应该对展厅里的日晷很熟悉。它是一种利用日影位置的变化来测量时间的仪器,由标准手表演变而来。砖面与地球表面(地球赤道面)平行,砖面中央的铜指针与地球自转轴平行。棺面上刻有十二点,针影在棺面上的投影所指示的时间就是当时的太阳时间。来源:莫愁时光人(2019 11)